川东北元坝地区二叠系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推进,元坝逐渐成为继普光、龙岗之后,又一天然气产能重要接替区。由于元坝地区礁滩储层薄,非均质性强,随着滚动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如何预测有效储层分布、建立精细储层结构模型,成为制约该区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本论文以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和储层地震学为指导,以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岩芯、钻井、测井、地震、测试及分析化验等方面资料,开展了礁滩储层层序地层、沉积微相、主控因素及分布预测研究。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将上二叠统长兴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6个四级层序。纵向具有“早期成滩、晚期成礁”的沉积特征,平面上具有“北礁南滩”的分布特征。早期生屑滩呈片状展布,主要分布于气藏区中部;晚期生物礁分布于台地边缘,发育四条礁带,局部发育礁后滩。礁顶和礁后滩是储层主要发育部位,溶孔白云岩、晶粒白云岩为主要的储集岩,具有“微相控储、早期溶蚀、后期改造”优质储层发育模式。在储层精细标定和地震响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地震相分析、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分析等手段,对礁、滩相储层进行预测,指出(3)号、(4)号礁带及(2)号礁带储层发育最好,产能相对较高,优选出(2)号礁带元坝101、元坝103H井区,(3)号礁带元坝204、元坝205-元坝29井区,(4)号礁带元坝27-元坝271井区为有利目标区。
其他文献
在当代,微分方程无处不在,各个科学领域的研究都围绕着微分方程模型.为了与实际相符,模型形式日趋复杂,比如地震波波动模型.只有经典的原始的微分方程才可以求得解析解,对于大部分地震波波动模型目前只能简化以后进行数值模拟.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更复杂的地震波传播模型,在数值模拟不易进行时,考虑研究解的定性理论,也就是不求解直接研究解的分布和性态,从而探讨地震波的传播特征.方程解的振动性是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的
地球表层的土壤沉积物记录了第四纪以来与环境、气候、人类等相关的地球演化信息,是研究地球过去历史的重要载体。成土体系中土壤的诸多特性都与成土期的气候环境信息密切相关,通过地质学研究方法可以将某些特性提取出来作为反演风化强度和古气候变迁的风化指标-古气候替代指标。本文的前半部分着重探讨了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粘土矿物指标,磁学性质指标以及非磁性铁矿物指标在反演土壤风化程度以及重建区域古气候方面的能力与稳定
解的非唯一性是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问题之一,如何减少反演的多解性是地球物理反演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通过联合多种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减少反演地球结构的多解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参加联合反演的地球物理观测数据有面波频散、接收函数、体波走时、重力、大地电磁等,其中被研究的最早、也是应用最广的一对组合是面波频散和接收函数。这得益于速度和界面是地球结构的两个重要参数,面波频散主要对平均横波速度敏
早在1842年,恩格斯就在他的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城市体的氧失衡灾害有过一段经典描述。目前,全球范围净耗氧快速增长的局面已然严峻,氧气不再是无尽的自然资源。令人遗憾的是,氧失衡问题所受的关注远不如温室气体、雾霾颗粒那么多,空气含氧量作为环境质量的生态表征和公共安全的调控对象所受到的管制也不及绿化率、水土流失率等其他量化指标那么严。根据城市规模、粮食产区、气候带、国家发展战略等区位条件,对我
全吉地块位于中国西北,是一个克拉通残块,由古元古代中-深变质结晶基底和中-新元古代未变质沉积盖层组成,与华北克拉通的克拉通类似。已有研究表明全吉地块在古元古代早期发生了区域性的碰撞后花岗岩浆作用,在古元古代晚期响应全球Columbia超大陆的汇聚而先后发生了两期构造热事件;然而对古元古代早期碰撞后花岗岩浆作用的时间跨度仍不清楚,对古元古代晚期第一期构造热事件的岩浆-变质事件链的认识仍不完整。本论文
天然裂隙和压裂裂缝作为水力压裂改造后,煤储层中流体流动的优势通道,在煤储层内部不同位置处的发育程度、空间分布、形态特征,以及相互配置关系和组合方式存在着差异。在煤层气井排水降压的生产过程中,此种差异的存在会导致煤储层内不同部位处流体压力降幅和流速不一致,而流压降幅和流体流速与储层内有效应力的增加以及煤粉颗粒的运移和沉降有着密切的关系。局部有效应力的过快增加和大面积煤粉颗粒的运移和沉降是导致煤储层整
煤炭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煤炭消费在一次性能源结构中比重占60%以上。煤炭生产的地质条件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而煤层中地质异常是诱发煤矿安全事故的直接因素。随着多年的煤炭生产,煤炭开采条件逐渐变得复杂和困难,常规地震勘探方法难以满足高效安全开采的地质需求。因此,开展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勘探方法的研究,对实现煤矿井下精细化探测具有重要意义。槽波地震勘探方法是一种较为成熟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煤层
腾冲地块位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域西南部,其发育的花岗岩可按时代自东向西划分为三个南北向花岗岩带:东部早白垩世东河花岗岩带、中部晚白垩世古永花岗岩带和西部古近纪槟榔江花岗岩带。本文对古永花岗岩带和槟榔江花岗岩带与锡矿有时空联系的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Hf-O和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研究了这些花岗岩的成因及与锡矿床的联系,讨论了其构造演化历史。本文研究表明古永和小龙河花岗岩侵位于晚白垩世(
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柴北缘煤型气勘探领域,综合应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实验模拟及石油地质等多学科理论和技术,重点开展了天然气成因类型、烃源岩展布、有利储集相带、优质输导体系、源储配置关系及成藏综合分析等研究,明确柴北缘油气分布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指出了煤型气有利勘探方向。根据碳同位素数据,柴北缘天然气多为典型的煤型气,同源不同凹陷烷烃混合以及不同源岩混合造成部分地区同位素出现“倒转”现象;天
美国西部地区盆地页岩气资源地质条件良好,是页岩气主要产区和开发热点之一。尽管大家对此给予高度关注,但针对页岩气资源评价的系统性研究还非常薄弱。通过解剖研究5套典型页岩气盆地的地质特征和关键参数,指出了古生代和中生代页岩的富气主控因素。采用多种方法评价了典型盆地页岩气的技术可采资源潜力,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并根据资源丰度指出不同盆地页岩气发育的有利区带。取得如下研究认识:指出了古生代和中生代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