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黄龙山主要森林类型碳储量的时空分析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ang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森林锐减、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特别是人类活动产生的CO2浓度急剧上升以及由此导致的温室效应等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全球环境变化问题,所以全球碳循环研究受到人类的普遍关注。为正确评估森林在全球碳平衡中的作用,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对森林的碳动态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正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研究适应这一需要,以陕北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1986年、1997年和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档案,以“GIS”技术为手段,运用地理空间分析与多种统计方法,研究了蔡家川林场主要森林类型生物量/碳储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平台,制作了研究区森林碳储量在1986年、1997年和2004年的分布图,并研究了森林生物量、碳储量总量以及碳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86年研究区平均碳密度为18.53 t.hm-2,1997年为17.95 t. hm-2,到2004年上升到25.7 t. hm-2,且碳分布日趋均匀,但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森林碳储量仍有很大增长潜力。(2)研究区优势树种的面积和龄组构成变化与碳储量变化密切相关。三个时期随油松林地面积的增加,碳储量也呈递增趋势。虽然栎类在三个时期面积变化不是很大,但随着树木的生长,总碳储量仍不断增加。杂木及其它树种面积较小(0.3%),对总碳储量的贡献较小。3个时期幼龄林的面积占研究区林地总面积的1.5%~1.8%,相应的碳储量也较低,仅为总碳储量的0.4%~1.4%。不同时期中龄林和近熟林面积较大,其所占总碳储量的比例高达52%~87%。成熟林和过熟林面积也较大,对整个林地碳储量的累积也有重要作用。(3)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将1986年、1997年和2004年的碳储量分布图与各个时期的优势树种分布图和龄组分布图进行叠加处理,形成比较直观的优势树种碳储量分布变化图和各龄组碳储量分布变化图,使变化落实到山头地块。同时将1986年、1997年和2004年的碳储量分布图、优势树种分布图和龄组分布图进行了三层叠加,研究了各优势树种的各个龄组的碳储量的变化情况。
其他文献
核桃(Juglans regia L.)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生态林木树种。本研究利用核桃转录组数据进行EST-SSR标记的开发,以7个核桃栽培品种和‘青林’与‘元林’杂交的F1代群体,分别对构建
油桐是我国特有经济林木,至少有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直到1880年后,才陆续传到国外。油桐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具有成为经济林模式植物的潜力。本文以具有独特早花性状的对年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湖南也不例外,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土地破碎、生态失衡,并引起泥沙沉积、淤塞河湖水库,尤其是对山岳型红壤区更为突出。通过观察发现
为探讨外源茉莉酸诱导青杨的抗虫性,与抗性过程相关的次生物质单宁是否对舞毒蛾的危害发挥一定作用,更进一步探索外源茉莉酸诱导青杨生化抗性机制,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小苍兰作为世界十大切花之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本文采用简单重复序列间(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对现有的12份小苍兰种质进行了研究,分析
山区影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存在大量的阴影区域,因为山区地表辐射受地形影响严重,不同坡度、坡向的太阳直射辐射差异很大,特别是低太阳高度、高地形起伏区域遥感影像的阴影尤其
本文综合运用色彩学、城市规划学、色彩地理学等对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理论以及方法做了系统上的理论研究。全文分为三个层次: 一、研究背景、基本概念的诠释、研究目的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