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欧盟是国际上两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欧双边的贸易日趋活跃,贸易额也节节攀升,双方都从这种日益紧密的经贸联系中受益颇多。但是,随着中欧贸易种类的不断增多,相互贸易频率的日趋频繁,双方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加,其中,欧盟对华反倾销是中欧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在遭受欧盟反倾销的各行各业中,长期处在重灾区的化工产业具有很强的代表性。2001-2010的十年间欧盟共对中国输欧化工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32起,占同期案件总数的45.07%,涉案产品种类繁多,金额较大,案件所波及的范围较广,在多个层面对中国化工产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成为阻碍中欧化工贸易进一步扩大和发展的主要障碍。
欧盟频繁对华输欧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和制裁,不但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中欧贸易秩序,而且对中国造成了多方面的消极影响。特别需要提及的是,欧盟在对华适用反倾销政策时的浓厚政治色彩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使得中国相关企业受害颇深。中国如何理性看待和应对欧盟的反倾销,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内相关产业和企业转变管理模式、出口模式和应诉模式,降低遭受欧盟反倾销制裁的风险,争取欧盟公平合理的对待,最大限度地减少欧盟反倾销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产生的消极影响。
本文正是基于上述的认识,将处在欧盟对华反倾销重灾区的化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对中欧化工贸易的基本状况、欧盟对华化工产品实施反倾销的依据与原因、欧盟反倾销对中国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力求系统地展现和分析欧盟对华化工产业反倾销的现状,探讨中国理性应对欧盟反倾销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