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已得到世界的普遍认同,经过城市化发展意味着现代化社会的来临。紧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也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各大中小城市迅速发展扩大,推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原有的农村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将因此被打破,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以农村群体性事件为主要表现的社会矛盾更处于持续多发态势,对农村社会稳定造成直接冲击,影响各地城市化发展进程。本文在充分学习和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述学界对群体性事件研究的重要理论,梳理国内专家学者对全国范围以及部分地区内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结论,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和性质进行深度评析和界定,并以正处于城市化发展背景下社会转型的云浮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概括该市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划分出由土地、环境资源、劳动保障、执法司法、基层选举、宗族信仰六个问题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类别;归纳事件所具有的突发性、组织性、复杂性、破坏性、传播性五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分析事件所带来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又通过数据采集、访谈、典型调查,结合公平理论和集体行动、社会冲突、集群心理的相关理论,剖析该市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成因:即与社会发展历程、政治上制度化参与和基层治理、经济上的利益分配和发展模式、利益诉求机制、农村民众意识形态等方面造成的社会矛盾加深、问题突显息息相关。从而,结合笔者的个人见解和认识,提出防范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五点对策和建议:(1)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2)推进基层法治建设;(3)注重乡村道德文化建设;(4)加强农村基层政府组织建设;(5)完善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微观应对措施。当前,我国正朝着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坚持努力营造和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研究农村群体性事件,是确保全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本文结合特定区域的社会实际,对农村群体性事件进行系统的研究是一个尝试,旨在丰富有关学术研究,并取得基层治理工作对类似现象的重视,凝聚治理措施的共识,以最终取得切实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