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游戏对手术患儿术前心理及麻醉诱导配合程度的影响,以降低患儿术前的焦虑恐惧,提高麻醉诱导配合性和手术的安全性。研究方法将9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n=45)和对照组(n=45)。术前20~30分钟,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心理护理,患儿与1名家长在普通术前等候室等候手术,在普通麻醉诱导间进行麻醉诱导。试验组患儿在1名家长的陪同下进入童趣化诱导间等候,学龄前患儿进行游戏干预,学龄期患儿采取游戏+认知干预;麻醉诱导时,利用游戏吸引患儿的注意力,并积极鼓励、奖励患儿使其配合麻醉诱导。两组患儿麻醉后转移至手术间进行手术。改良耶鲁围手术期焦虑量表(mYPSA)评价患儿进入手术室时(T1)、等待手术15min时(T2)、麻醉诱导时(T3)的焦虑状态,并用麻醉诱导合作量表(ICC)评价患儿T3时刻的行为表现;记录患儿T1、T3、T4(手术时)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研究结果(1)两组患儿进入手术室时的MAP、HR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时和手术20min时,试验组血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P<0.05)。(2)两组mYPAS得分比较,进入手术室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等待手术时、麻醉诱导时,试验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试验组学龄前与学龄期患儿,等待手术时、麻醉诱导时mYP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 P<0.05,P<0.05,P<0.05)。(3)ICC得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学龄前与学龄期患儿ICC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麻醉诱导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5例试验组患儿最感兴趣的为DVD卡通片。结论1.游戏干预能缓解患儿术前的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麻醉,减少对患儿心理的负面影响;2.游戏干预能提高患儿麻醉诱导配合依从性,增强积极配合的行为,减少消极不良行为,提高麻醉的成功率;3.通过术前游戏,降低了患儿手术前的血压、心率,使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增加了患儿手术和麻醉的安全性;4.根据患儿不同年龄和认知水平进行干预,更有利于提高干预效果,保证干预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