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余辉发光材料是指在外界光源激发的情况下能吸收光能并存储起来,然后再将能量以光的形式向外缓慢释放的一种材料,而铝酸盐体系的长余辉发光材料,作为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发光体系,对于其长余辉发光特性和发光机理的研究,一直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该文研究的Sr<,4>Al<,14>O<,25>是近几年合成的铝酸盐体系的新相,具有优良的发光特性.掺杂适量Eu<2+>,Dy<3+>离子的Sr<,4>Al<,14>O<,25>,在近紫外光的激发下,可以发射波长在490nm左右的蓝绿光,并且余辉时间长.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对粉末的均匀可控等优点合成了Sr<,4>Al<,14>O<,25>:Eu<2+>,Dy<3+>的原始均匀粉末,并通过在不同温度下煅烧获得了不同的长余辉发光材料,分析了该反应的相转变过程.发现在Sr<,4>Al<,14>O<,25>的合成过程中,当温度达到1100℃左右时,Al<,2>O<,3>和SrO开始反应生成了SrAl<,2>O<,4>相,并出现Al<,2>O<,3>的富集,当温度继续升高在1200℃左右,富集的Al<,2>O<,3>和SrAl<,2>O<,4>相反应,合成生成了SrAl<,12>O<,19>相,同时,SrAl<,2>O<,4>与刚生成的SrAl<,12>O<,19>相合成,在1380℃附近得到最终产物Sr<,4>Al<,14>O<,25>.该文也研究了助熔剂H<,3>BO<,3>对Sr<,4>Al<,14>O<,25>:Eu<2+>,Dy<3+>的长余辉特性所起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B<3+>的合适加入量为0.7mol,其中大约有18.2%左右进入到了基体的晶格中,有助于提高Sr<,4>Al<,14>O<,25>:Eu<2+>,Dy<3+>的发光强度和余辉时间.没有进入晶格的B<3+>作为助熔剂,有利于Sr<,4>Al<,14>O<,25>相的生成.为了进一步研究Eu<2+>在基体Sr<,4>Al<,14>O<,25>中的发光机理,该文采用Rietveld方法对所制备的Sr<,4>Al<,14>O<,25>:Eu<2+>,Dy<3+>发光样品作了晶体结构的精确计算,发现Eu<2+>在基体Sr<,4>Al<,14>O<,25>中有两个发光中心,并对这两个发光中心的浓度淬灭问题及其发光中心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发光中心的浓度淬灭点分别是1.2%和5.0%,发光中心之间的能量传递方式主要为双极—双极作用交互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Sr<,4>Al<,14>O<,25>:Eu<2+>,Dy<3+>发光样品的发光性能,实验中对其成分浓度问题作了研究,结果发现,当Sr<,4>Al<,14>O<,25>:Eu<2+>,Dy<3+>中Al离子稍微过量时,样品的发光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该实验获得的Al/Sr的比值为R=3.7时,材料的发光性能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