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青枯病抗性资源的鉴定及效应蛋白突变体的筛选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run4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是粮、菜、饲和工业原料兼用的主要农作物,在我国工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马铃薯是一种受病害侵染非常严重的作物,其中以晚疫病及青枯病的危害最为严重。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青枯病(Bacterial wilt)是一种难以解决的世界性细菌性病害,目前尚无有效防治马铃薯青枯病的措施。马铃薯栽培种中还没有发现有效的青枯病抗源,而野生种中有丰富的抗性资源。抗性种质是遗传改良的基础。因此,对马铃薯野生种进行青枯病抗性系统研究,将为马铃薯抗青枯病育种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本研究主要对实验室现有的316份马铃薯材料进行苗期青枯病菌接种鉴定,对马铃薯的青枯病抗性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获得的抗性材料接种青枯菌效应蛋白突变体,以期找到抗病材料相关的无毒蛋白,主要结果如下:1.316份马铃薯材料的整体表型评价。本研究共有马铃薯材料316份,对其进行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获得了抗青枯病材料6份,中抗青枯病材料34份,中感青枯病材料37份,易感青枯病材料236份。结果大部分马铃薯野生种是易感青枯病的,青枯病的抗源还是太少。2.对马铃薯不同野生种和具有野生种血缘的杂交材料进行青枯病抗性分析,结果显示,1个野生种S.morelliforme表现为高抗青枯病,3个野生种S.pinnatisectum,S.paucissectum,S.leptophyes整体表现为中抗青枯病,11个野生种如S.stoloniferum,S.albicans表现为中感青枯病,17个野生种如S.bulbocastanum,S.phureja表现为极易感青枯病。而具有野生种血缘的杂交材料除了3/4 S.tuberosum 1/4 S.bulbocastanum表现为中抗青枯病外,其他的杂交材料以及融合材料均表现为易感青枯病。研究中发现在马铃薯野生种S.acaule,S.tuberosum subsp.andigenum,S.commersonii,S.morelliforme和具有野生种血缘的杂交材料3/4 S.tuberosum 1/4 S.bulbocastanum中观察到了很明显的抗性差异。3.用9个青枯菌效应蛋白突变体接种抗病材料MRL79-1,MRL79-2,MRL79-3和CMM60-2,发现在S.morelliforme的3个株系中,突变体UW551-m9的致病力显著高于野生型,表明效应蛋白Rip9可能是抗性材料所识别的无毒蛋白。
其他文献
武术散打课程是警察院校特色课程之一,以福建警察学院为例,从武术散打课程教学状况、师资队伍、教学场地与器材、教材、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对警察院校武术散打发展
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zeta var. chinensis)是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花卉,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温度是影响中国水仙进入休眠的因素之一,本研究对中国水仙进行不同温度的处
DNA纤维荧光原位杂交(Fibe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ber-FISH)是一项重要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技术,在染色体高分辨率物理图谱构建、基因精细定位、基因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