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区秋冬季雾过程边界层特征分析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inebarre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雾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给城市交通运输、人体健康和各种经济社会活动带来很大影响,同时城市化带来的下垫面特征的改变也同样影响着雾的生消及其演变,系统全面地认识城市雾的生消和演变特征,对雾的预警预报、城市防灾减灾具有特别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19532015年以来天津城市气候观测站的常规地面观测数据、20102011年地面逐时能见度数据和255m气象塔3层超声观测资料以及MICAPS和北京探空资料,通过对雾的时间变化特征、能见度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和雾与温度、相对湿度、风之间的关系分析,20102011年秋冬季6次雾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垂直廓线特征分析和3次雾生消前后边界层湍流特征分析讨论,得到:1953年以来,天津市区雾年总日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近10年来天津市区雾年总日数下降明显,天津市区雾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比例占全年的77%;气温、露点温度和相对湿度等相关量与雾期间的能见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风与能见度之间表现出弱的正相关关系。天津市区秋冬季雾发生时,近地层相对湿度至少达到80%,近地层风速一般较小(小于2m/s),主导风向为偏东——西南风,气温一般处于-25℃之间,露点在零度线上下3℃的范围内,温度露点差小于3℃;20102011年天津市区秋冬季雾发生时的天气形势主要分为3种:高空浅槽+地面弱低压型、高空环流平直+地面弱低压型和高空浅槽+地面弱高压型;一般情况下,雾生成前的一段时间内近地层湍流发展相对旺盛,近地层水汽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出现水汽不断累积的现象,雾维持阶段近地层湍流发展弱,感热和潜热通量交换弱,大气呈中性偏不稳定层结,雾消散主要是由于高空强冷空气的注入,动量由高空向低空传递,近地层湍流交换旺盛;近地层的水汽密度和湍流动能的变化规律以及异常扰动对雾的预报具有指示意义,在雾生成前的812小时,边界层内的TKE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很大的值快速下降到最低,下降幅度超过0.9m2·s-2,雾的基础湿度应超过6g/m3,一种情况是全天维持缓慢增湿,当超过8g/m3则预示将有雾出现,同时如果出现增湿速率超过2g·m-3/3h的情况,且最大值超过12 g/m3,可预示大雾的出现,另一种情况则是,出现增湿速率超过2.5g·m-3/3h,且水汽密度至少达到10g/m3,则预示雾将出现。雾的消散一般时间都比较短,一种情况是当高低空TKE同时飙升,另一种情况是高空TKE先飙升,低空相对滞后,这二者均预示雾将很快消散。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而Flash软件则是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工具之一。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对比Flash和PowerPoint软件在制作教学课件的不同特点,指出在PowerPoint制作中插入Flash动画是一线教师最常用的课件制作方法。最后介绍了几种Flash软件在教学中的其他应用模式。  关键词:Flash软件;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课件;应用模式 
通过妥善处理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和建立多层实例,可以有效提高财会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马铃薯上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病毒,对马铃薯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准确鉴定PVY的株系类型对马铃薯病毒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与马铃薯抗
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冬小麦种植区,但由于春季升温快使小麦穗发育时间缩短,导致穗粒数减少;灌浆期温度高且生育后期易遭受干热风使灌浆时间缩短,导致粒重降低,进而直接造成产量显著下降。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最适温度与环境实际温度间的矛盾,本研究以‘衡观35’为试验材料,大田试验条件下,通过晚冬早春搭建温室,研究拔节前阶段升温及拔节后揭除塑膜相对降温对冬小麦旗叶衰老的生理生化特性并借助iTRAQ
五一桥水电站“运维合一,大倒班”电力生产管理模式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五一桥水电站实现了连续安全运行1439天(截至2012年11月6日),本年度累计发电量3.32亿千瓦时,累计发电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