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茜素红 S 等模拟染料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电化学法的降解处理效果。阐明了电解过程中各因素,如反应液初始浓度、电流密度、溶液初始 pH 值、电极间距、染料类型等对 COD 去除率及色度去除率的影响情况。通过正交试验,分别确立了可溶性阳极与形稳阳极(DSA)法对染料废水进行脱色降解的优化工艺。确定可溶性阳极处理过程的优化工艺为:阳极采用白铁板材,电流密度 25mA/cm2,电极间距 2.0cm,pH03.5,反应时间 40min,COD 及色度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 93.05%和 93.14%;形稳阳极(DSA)法对染料废水的脱色处理优化工艺为反应时间 30 分钟,NaCl 添加量 3.0g/L, 电流密度 25 mA/cm2,电极间距 3.0cm,色度去除率可达到 95%以上。但是由于某种更难降解卤化物的生成,使得 COD 去除率相对较低。 同时,讨论了电化学反应过程的主要反应机理,得出结论为:电化学处理染料废水的过程实质上是集电絮凝、电气浮、电氧化等反应机理为一体的复杂反应的协同过程。 在对电化学处理工艺的研究基础上,以电化学法为主,吸附法为辅,进行了电化学-吸附复合处理工艺的研究。同样,采用了正交实验分析法,确立了复合法的优化工艺为:pH03.5, PAC 添加量 3.0g/L,反应温度 30℃,电极间距 2.0cm,电流密度 25mA/cm2。该工艺下,各类染料废水的处理率都明显上升,完全能满足 GB8978-1996 中规定染料工业最高允许排放指标。对比了复合法与单纯法的作用效果,提出电化学-吸附复合工艺的优势。并分析了活性炭在复合工艺中的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