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自然规律。退休指的是劳动者因年老、身体等因素影响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工作岗位的过程。退休年龄是劳动者退出劳动领域时的年龄,是影响养老制度的一个重要因素。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关于退休年龄有如下规定:男性职工60岁退休,女性职工50岁退休,后来又规定女干部55岁退休,向后推迟了5岁。50多年过去了,我国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仍然是这样,不曾改变。如今,我国的国情发生了很多变化,已经不同于当时《劳动保险条例》出台时的背景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了,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受教育时间延长,劳动力供求的变化、代际养老负担加重、养老保险基金支付不平衡等社会因素都会对我国退休年龄产生影响。因此,应当结合我国国情的变化,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人口结构变化,逐步通过立法的形式,分步骤地推迟退休年龄。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物质资本向人力资本转变,人力资本正在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真正力量,本文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分析我国推迟退休年龄问题,就推迟退休年龄对退休人口赡养率的影响及相应对策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提出了退休、退休年龄,确定推迟退休年龄的作用范围并阐述人力资本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我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阐述了我国法定退休年龄规定的现状,从企业职工年龄的确定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年龄的确定。分析了现行退休政策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从人力资本视角看我国推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了人力资本的影响因素,从人力资本角度,对我国推迟退休年龄研究;第四部分,推迟退休年龄对退休人口赡养率的效果分析,提出退休人口赡养率,引入退休年龄与退休人口赡养率模型,分析推迟退休年龄对退休人口赡养率的效果影响;第五部分,结论和政策建议,提出建立健全人力资本配套措施,加快立法进程,实行弹性退休,逐步推迟退休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