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为改善提升女大学生的自我形象气质和身体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形体类课程的教学在大学教育中越发显得重要。大数据网络时代学校体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是课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在高校形体类课程的教学中,微课教学对女大学生的影响能否超越传统教学方法,是广大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目前研究的新内容。本文通过对比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的差别、微课教学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差别,探究微课教学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选取青岛理工大学选修形体类课程的300名女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采用微课教学。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学生的身高、体重、专项技能、50米、800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等进行测试,对比学生各项指标的变化。同时,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法,调查学生和任课教师、专家对微课教学的个体感受,研究微课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通过形体类课程的学习和锻炼,学生的各项测试指标都有提高(身高除外)。实验组的专项技能、和体重均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身体素质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别不是很大。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运用微课教学,学生对所学课程的认知、技术能力、身体姿态、形象气质、学习兴趣、自信心、意志品质和终身体育意识等具有非常大或者比较大的影响。结论与建议: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形体类课程是动作的记忆和模仿,借助微课教学,增强对课程的认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采用微课教学虽然能在提高身体素质各项指标上给予指导,但相对于传统教学没有太大的优势。3.青岛理工大学形体类课程的开设,从形体训练、美容化妆、发型服饰和美体瘦身等方面设计微课,为女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形体、形象起到了指引的作用。4.从心理学角度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形体类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较好的影响。5.在教师的教学效果方面,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交流更加顺畅,真正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的融合。6.目前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复杂。建议:第一,高校教师应该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提高制作和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第二,运用微课教学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第三,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课内外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