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相干光场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引起的原子相干效应是当前光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利用原子相干效应对光场携带的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在各种原子相干效应之中,电磁感应透明效应相关的研究尤为引人注意。由于电磁感应透明效应具有强色散、强非线性等特点,并且可以通过外部参数来调控,因此它在光脉冲群速度减慢及存储、量子信息存储与处理以及非线性效应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建立在电磁感应透明效应机制下的光脉冲的存储及读取基础之上,对光脉冲的存储和读取过程中的相位匹配条件、相位共轭波的产生、光涡旋所携带的拓扑电荷的存储和处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及研究。首先,我们在理论上分析了光脉冲基于电磁感应透明效应的存储和读取过程存在的角度选择现象,结果表明角度选择性与相位匹配相关。设计了一个共焦实验系统,通过测量光脉冲的读取效率与角度失配和频率失配的关系曲线,对相位匹配条件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论述。其次,我们对基于电磁感应透明效应产生相位共轭波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然后通过设计实验配置,采用对光脉冲正向存储和反向读取的方法,成功地产生了一束非简并共轭波,对其修复相位扰动的功能进行了演示,并研究了相位共轭波的反射率与读取光光功率密度的关系。最后对这一过程中的相位匹配条件,即相位共轭波的反射率与角度失谐、频率失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我们对基于电磁感应透明效应的光涡旋的存储和读取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由于光涡旋携带的轨道角动量(即拓扑电荷数)是高维量子化的,因此可看做对光涡旋携带的高维信息的存储。通过将参与光脉冲存储和读取相互作用的三束光调制成涡旋光,可以将光涡旋的轨道角动量从原光场转移到读取出来的信号光场当中,以实现信号的转移和处理。最后我们通过设计实验,成功演示了光涡旋携带的轨道角动量在光脉冲存储和读取过程中的转移。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存储的信息进行逻辑操作(逻辑门)或者(高维)信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