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饱和现象发生机制:来自眼动追踪与ERPs的证据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defe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次书写或者一段时间持续注视一个熟悉的汉字时,会在主观上对这个字的真实存在及书写正确性产生怀疑,这种现象即汉字饱和现象。汉字饱和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字形加工水平、语义加工水平和字形-语义联结水平上都被直接或间接观测到过。受不同实验范式和实验材料的限制,对影响饱和现象产生的因素及其发生的具体认知阶段,目前还没有公认的结论。  本研究使用单字命名任务、快速重复启动范式和类别匹配任务结合眼动追踪技术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影响汉字饱和的因素、饱和发生的具体认知阶段及神经活动进行了探讨。  研究一使用了眼动追踪系统记录被试在进行单字命名任务时兴趣区内的凝视时间和注视次数,同时记录读音报告的错误个数,探讨汉字类型、位置顺序和特殊字呈现的矩阵位置对饱和进程的影响。实验为2×2×4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汉字类型为组内变量,分为普通汉字和特殊汉字两个水平。特殊汉字即在筛选实验材料的实验中选取的经重复操作后出现的凝视时间较长、注视次数较多的汉字。实验材料以5×9的矩阵形式呈现。特殊汉字呈现位置为组间变量,包含特殊汉字在矩阵左区呈现和在矩阵右区呈现两个水平。位置顺序即矩阵中每一行的顺序,不考虑作为启动刺激的第一行字,剩余的4行按照先后顺序分别为位置1、位置2、位置3、位置4,共4个水平。实验结果显示,汉字类型主效应显著,位置顺序主效应显著,特殊字呈现的矩阵位置主效应不显著。研究一的结果表明,饱和进程同时受位置顺序和汉字类型的影响。  研究二采用快速重复启动范式和类别匹配任务对饱和发生的认知阶段进行了考察,包括3个实验,均为2(重复性:不重复,重复)×2(匹配性:不匹配,匹配)×6(位置水平:3-5,6-8,9-11,12-14,15-17,18-20)的被试内设计。实验一要求被试对启动范畴词和目标样例词进行匹配判断,包括字词加工的全部水平,并没有发现显著的饱和效应。实验二要求被试对启动样例词和目标样例词进行类别匹配,只包括语义层面的加工,也没有发现显著的饱和效应。实验三使用生僻单字作为实验材料,要求被试只进行字形匹配,即实验只涉及字形水平上的加工。实验三结果表明,位置水平的主效应显著,位置6(18-20)的反应时差值显著高于前5个位置水平,出现了显著的饱和效应。研究二的结果表明,单字材料的饱和发生在字形加工水平,不同类型实验材料的饱和进程及发生的认知阶段并不相同。  研究三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为汉字饱和发生的认知阶段寻求神经活动方面的支持。使用熟悉双字词和生僻单字两种实验材料,通过考察反映正字法加工的N170成分以及只反映中文词形加工的顶中区N200波幅在经过重复操作后的变化,探讨不同类型材料在相同的重复次数下是否会诱发字形饱和。实验为2(材料类型:熟悉双字词,生僻单字)×2(饱和水平:低饱和水平,高饱和水平)的被试内设计。对N170的峰值作材料类型、饱和水平和电极点的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高饱和操作诱发了一个更大的N170波幅。4个实验条件下的顶中区N200波幅没有发现显著差异。研究三的结果表明,熟悉双字词没有在字形加工阶段出现饱和效应,不同实验材料的饱和进程与饱和发生阶段有所差异。
其他文献
锁相环技术是并网变流器的核心技术之一。针对传统单相同步旋转坐标系锁相环在畸变电网下锁相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的高精度锁相环技术。基于DFT的锁
匪戾气是在中国漫长的社会变革史中形成的以暴力手段颠覆现有制度的具有破坏性质的人格。它的核心内涵是恨与破坏,具有匪戾气的人无视规则,破坏现有的制度,却又不具备建设新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会将自己归类于不同的群体,由于群体身份不同,他们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其中,人们对群体产生的认同融合和亲群体行为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目前国内有
我国的贵族,起初是以宗法制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逐渐积淀而成,贵族精神的形成则比之较晚,其后二者均湮没、衰变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在当前,社会较之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