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信念对记叙文意义建构的影响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ong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熟练的读者使用一系列的策略从文本中建构意义。这些策略包括低级的解码技能像词义提取以及高级的理解技能像确定主要大意、得出推论。熟练的读者也激起一系列的关于阅读过程的信念来影响他们对文本的观念性理解。这包括关于阅读自我效能感的信念、作者信息的可靠性、个体的思想意识、关于意义建构过程的信念等。阅读信念就是读者自己认为正确而坚信不移的关于阅读的观点。读者在阅读中所持有的阅读信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阅读理解过程。一些学习者认为阅读一本书,是消极地吸收信息——通常以孤立的事实的形式——直接从书本到他们的头脑中。相反地,另一些学习者认为从阅读中学习需要通过积极地解释、组织和运用信息来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如果学习者意识到阅读是一个建构的整合过程,那么他们阅读时更有可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当遇到和自己已有的信念相冲突的观念时,则更有可能改变观念。阅读信念不仅影响到个体对所读文章的解释,也决定着对阅读策略的选择。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当读者阅读一个具有高度解释性的记叙文文时,不同的阅读信念如何影响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读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系统,意义并不局限于文本或者作者本身,而是读者依据其目的和意图与文本交互作用的个人建构。本研究对Schraw的阅读信念量表(RBI)进行翻译并试测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修订,最终形成本文的阅读信念量表,以此量表为工具,来考察高二学生所拥有的阅读信念对记叙文意义建构的影响。结果发现:1.读者拥有独立的阅读信念即传递信念和互动信念。2.在阅读信念的总体维度及分量表上不存在学校、性别、以及学校和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差异。3.阅读信念对文本理解的作用不显著。4.互动信念促进读者生成更多的主题反应、批判性反应和个人反应。5.在主题反应上出现了互动信念和传递信念的交互作用。6.互动信念促进个体对文本做出更复杂的整体性解释。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学会学习与自我发展,而我们国民的学习状态却令人担忧,学生学习与实际生活也存在脱节。此研究通过对学生学习与实际发展过程的揭示,提出生长理念下的
视知觉中的时间分组是指视觉系统根据时间线索将先后呈现的刺激分为相应两时间亚组的过程,人们可根据不同任务需要,有选择地对其任一亚组进行加工。目前对该机制的研究发现: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少时拚搏、从小立志时大多想着走出去,闯荡自己的事业。一旦阔别故土,尚在离家求学的漂泊中,便有了“梦魂常向故乡驰,始信人间苦别离”的思乡情怀,落叶不能归根时就更难以释怀。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也会有离群索居,随便到一个陌生地方旅居的冲动,再别时,便又有了一方面归心似箭,一方面依依不舍的矛盾情怀。因此,感性的人类便时常会被离愁别绪搅得心神难宁。  “相见时难别亦难”,短短七字道出人间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