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句践形象的嬗变研究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末期,越王句践忍辱发奋、励志图强,以东南沿海小国战败强吴,称霸中原。其“卧薪尝胆”的励志故事经久不衰。句践的文学形象历经先秦典籍、西汉《史记》,到东汉杂史、唐宋诗词,继而到元明清俗文学,一直在不断发展中逐步丰富完善。唐宋诗歌与明清传奇、戏曲与小说对句践形象的接受主要得益于《史记》与《吴越春秋》等书的流布与传播。受“贬天子”著作观的影响,司马迁在《史记》中保持句践隐忍发奋贤君形象的基础上,将句践塑造成善用阴谋权术、背信弃义之人。后世文学作品多以《史记》为范本,对句践形象进行文学的发挥与演绎。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作品中句践的复仇意识逐渐强化,诛杀功臣也更趋于主动与权谋,表现出封建统治者特有的冷酷与权威。历代作者出于对盛世太平、明君贤臣的向往,因而在塑造句践形象的过程中,多采用对比烘托的手法,或以句践与夫差作对比,从而凸显句践知错能改、从谏如流;或以句践与伍子胥复仇作对比,表现句践复仇的合理与彻底;或以吴越两国君臣关系为对比,表现越国君臣众志成城、合力抗敌的和谐局面。但俗文学的作家们身处中央集权的统治下,讳言君王却只能借古讽今,因而在演绎吴越故事时,较为观照范蠡、伍子胥等贤臣,反而使句践沦为配角。文学作品对句践形象的塑造也不满足于其单一的忍辱负重的形象,而辅以多样复杂的性格特征,使其具有贪财好色、逆来顺受、软弱无谋等性格弱点,形象也更加丰满灵动。总之,对各时期文学作品中句践形象的研究,亦是对文学接受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人社会心态的侧面反映。
其他文献
“鬼故事”在中国文学中由来已久,虽经“五四”以来现代科学精神的兴起而有所衰落,终究在历经沧桑、情怀别抱的海外华人笔下另有新生。与传统“鬼故事”大为不同的是,现代“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力发展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绿色村镇建设的背景下,针对我国村镇基础设施短缺、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环境保护不力、生活生产资源浪费、能源消耗过多等诸
“商山四皓”是《史记》和《汉书》中记录的一组历史人物,他们在秦末汉初经历了隐居山中,不应刘邦之聘,出山保太子刘盈等三次重大抉择。他们的称呼也有“四人”、“四老”、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企业可采取创新培训、优化“导师带徒”、深化劳动竞赛、推进“知识快餐厅”
五四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和新道德,引发了现代中国从社会体制到家庭伦理,再到个人生命的全面变革,而这些变革又直接影响到作家如何观照和塑造笔下的妻子形象。由此,本论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覆盖了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乡土中国的书写传统在城市不断扩张的时代里也将有所倾斜,城市书写无疑会成为当代中国文学表现的重要构成。邱华栋的都市
开发商进驻二、三线城市,不可以简简单单复制一线城市的运作模式,而是要找到新的立足点和增长点。二、三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相比,在客户需求、开发模式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自主
汉字形式优美精练,是最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设计素材,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有独特的巨大优势。汉字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表现原则要注意四点:一是汉字表现当具有可读性;二是汉字字体
"权力清单"的制定和实施已经成为我国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践,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基于权责一致的基本原则,"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