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CT、MRI对鼻咽癌沿颅神经周围浸润的对比,探讨鼻咽癌沿颅神经周围浸润的CT、MRI诊断价值。2.分析鼻咽癌沿颅神经周围浸润的初诊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构成比,探求鼻咽癌沿颅神经周围浸润的主要中医证型。方法连续对就诊于福建省肿瘤医院的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初诊患者1242例行MRI扫描,其中同时行CT扫描者307例。研究同时行MRI和CT扫描,并经影像诊断为鼻咽癌沿颅神经周围浸润的病例。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进行CT与MRI的阅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CT与MRI检测观察指标的受累数。两位资深中医师在未知影像诊断的前提下,对上述同时行MRI和CT扫描,并经影像诊断为鼻咽癌沿颅神经周围浸润的病例进行辨证分型,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构成比。结果1.1242例行MRI扫描病例中,影像诊断鼻咽癌沿颅神经周围浸润者358例,发生率为28.8%;其中出现颅神经症状和(或)体征(简称颅神经麻痹)者116例,发生率为9.34%。同时行MRI和CT扫描的307例病例中,经影像诊断为鼻咽癌沿颅神经周围浸润者90例;发生率为29.32%;其中出现颅神经麻痹的为30例,发生率为9.77%。根据颅神经麻痹而无颅神经浸润的影像征象诊断颅神经周围浸润发生率为1.16%。本研究显示受累颅神经的影像诊断发生率依次递减为三叉神经第3支受累18%、海绵窦17%、舌下神经13%、三叉神经半月结10%、舌咽/迷走/副神经6%。2.在显示海绵窦、Meckel腔、三叉神经半月结(CNV半月结)、三叉神经第3支(CNV3)、舌咽/迷走/副神经(CNⅨ,Ⅹ,Ⅺ)、颈静脉孔、舌下神经(CNⅫ)浸润方面,MRI显示浸润数分别为51、35、32、56、18、19、39;CT显示浸润数分别为25、12、9、20、5、5、16。MRI较CT具有显著优势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示视神经(CNⅡ)、面/听神经(CNⅦ,Ⅷ)、视神经管(CNⅡ管)、圆孔、卵圆孔、翼腭窝、眶上/下裂、舌下神经管(CNⅫ管)浸润方面,MRI显示浸润数分别为6、1、6、19、56、31、11、41;CT显示浸润数分别为6、1、6、14、46、16、7、4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鼻咽癌沿颅神经周围浸润中,沿着原发灶周围软组织浸润至颅神经为79例(87.78%);沿着淋巴结周围软组织浸润至颅神经11例(12.22%)。4.鼻咽癌沿颅神经周围浸润的不同中医证型构成比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74.889,P=0.000)。正虚毒恋型所占比例显著多于火毒困结型、痰浊结聚型、气血凝结型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气血凝结型、痰浊结聚型、火毒内困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T、MRI诊断鼻咽癌沿颅神经周围浸润比临床诊断诊断准确性更高。2.MRI对鼻咽癌沿颅神经周围浸润的检出明显优于CT,MRI是目前诊断鼻咽癌沿颅神经周围浸润的较佳方法。3.鼻咽癌沿颅神经周围浸润的主要途径为沿原发灶周围软组织和淋巴结周围软组织浸润。4.鼻咽癌沿颅神经周围浸润不同中医证型构成比之间有显著差异,正虚毒恋型为鼻咽癌沿颅神经周围浸润的主要中医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