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山东典型地区章丘、莱芜、枣庄、桓台和青岛进行农业地质调查,野外采集土壤、粮食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等样品,统计分析氟和碘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依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等地质行业规范和相关标准,评价了研究区土壤和农作物中氟和碘的状况。同时对研究区内土壤进行了综合等级评价,研究表明该土壤营养元素较丰,重金属元素不超标,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均为优质。论文获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整个研究区表层土壤氟含量超过限量550mg/kg,达559.61mg/kg,含量高。分工区来看,表层土壤氟含量:桓台>莱芜>章丘>枣庄>青岛。表层土壤碘含量适中,为2.57mg/kg,分工区来看,表层土壤碘含量:莱芜>桓台>枣庄>章丘>青岛。(2)表层土壤中的氟含量与砂粒含量成显著性负相关,表现为氟含量随着土壤中砂粒含量的增高而下降;表层土壤中氟含量与粉粒、粘粒含量之和成成显著性正相关,表现为随着土壤中粉粒和粘粒含量之和的增加,氟含量增高。碘与土壤质地的关系与氟表现一致。(3)pH在4-9的范围内,表层土壤中的F含量与土壤pH成正相关关系,随着pH的增高而增高,表层土壤中的I含量随pH的升高有上升的趋势。土壤中的F含量随B、Cr、Cu、Se、Zn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表层土壤中的I含量与土壤中的Se含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Se含量的增高而增高,随As、Mo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4)表层土壤中的氟对成土母质具有继承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施肥、灌溉等,研究区内各个工区氟净的通量为正,土壤中氟含量逐渐增加的。表层土壤中的碘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人类活动如煤的燃烧等也可能增高碘的含量。(5)基于研究区内土壤环境、养分等级划分的分析,按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得到研究区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一等(清洁),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等级为二等(较丰富),土壤质量综合等级为一等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