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体内白杨素引起痛觉敏感作用的研究及其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csuto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杨素即5,7—二氢黄酮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黄酮,许多植物例如西番莲都富含这种黄酮。尽管研究人员对白杨素进行了广泛和细致的行为学和药理学研究,但是对于其痛觉作用的研究还是少见报道。因此通过小鼠甩尾和热板实验,我们对白杨素的痛觉活性进行研究。在小鼠热甩尾实验中,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白杨素(10,25,50,75,100 mg/kg)时间和剂量依赖的引起小鼠热甩尾潜伏期的明显降低,表现出痛觉敏感作用(ED_(50)=65.59 mg/kg)。我们还发现口服注射75 mg/kg的白杨素也能使小鼠产生痛觉
其他文献
生理性止血反应的凝血过程和病理性血栓形成过程均是通过组织因子途径实现的。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一种分子量为47 kD的单链跨膜糖蛋白,由26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它既
炭疽毒素是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的关键性致病因子,由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水肿因子(Edema factor,EF),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LF)三种毒素因子组成,
日本白鲫和德国镜鲤远缘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在湖南湘阴望滨渔场连年鱼苗制种和饲养过程中,都表现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群体离散度小等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本实验利用随机扩
前言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逐次窦性心搏间期之间的微小时间差异,HRV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常用的指标有SDNN和rMSSD等
LIR1的同源基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LIR1最初的命名是因为光能诱导该基因的转录活性,但是它的生理学功能和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我们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体内OsLIR1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