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叶鹅耳枥群落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本文以太行山南段峡谷区为研究地,运用多种数量分析方法,对其小叶鹅耳枥群落、小叶鹅耳枥群落的不同功能层分别进行了数量生态学研究,分析了小叶鹅耳枥群落与环境的关系、小叶鹅耳枥群落不同功能层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并提出了影响不同功能层植被组成、结构、分布等的重要环境因子。 小叶鹅耳枥群落的数量分析方面,应用TWINSPAN、DCA和CCA相结合的方法,对37个样方进行了分类和排序,得到9个群落类型。DCA第一轴反映了坡度、坡向和海拔的综合梯度,第二轴反映了海拔梯度。主要种的DCA排序图与样方的排序图有很大的相似性,且群落中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植物群落类型的分布格局。CCA排序图中加入了坡度、坡向、海拔三个环境因子,其结果表明,样地、群落、优势种的分布与坡度、坡向的梯度变化相关性较大,而海拔次之。CCA排序数据大大提高了种与环境的相关性,更有利于排序生态轴的解释,故而更优于DCA排序。 小叶鹅耳枥群落不同功能层的数量分析方面,应用TWINSPAN和CCA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分别将37个样方分为9、9、11个群落,虽然数量和组成上与前面的的分类结果有一些差异,但意义仍然一致。CCA排序同样结合了坡度、坡向、海拔三个环境因子,乔木层的排序结果表明乔木层的植被与坡度、坡向、海拔关系均较紧密,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被类型、分布则与坡度、坡向梯度变化相关性较大,结果表明,坡度、坡向、海拔对不同功能层的植被类型、结构、分布所起到的作用具有一致性,其中坡度、坡向的影响比较明显,海拔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