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e基非晶合金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是应用最广的非晶合金之一。虽然铁基块体非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历史,但其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均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在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制备了一批具有较大非晶形成能力的铁基合金系。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理论或参数能全面的衡量非晶合金的形成能力。因此有必要对非晶合金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添加元素及不同处理方式(弛豫处理、预退火循环处理、液氮低温循环处理)对铁基非晶合金热力学参数,热稳定性和结构的影响。分析了FeNiAlGaPBSiC和FeYB非晶合金系的玻璃转变温度Tg、晶化温度Tx和玻璃形成能力参数Trgl、γ与混合焓△H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力学参数Tg、Tx及玻璃形成能力判别参数γ均随混合焓△H的增大在一定的范围内呈增大的趋势。对Fe68Ni1Al5Ga2P9.65B4.6Si3C6.75非晶合金在573K和673K进行预退火弛豫处理1h后,发现随退火温度的升高Tg、Tx呈增加的趋势,Tp1和Tp2变化不大,且经弛豫后合金在玻璃转变温度附近出现焓弛豫峰,673K退火后弛豫峰更明显。对Fe63Ni1Al5Ga2P9.65B4.6Si3C6.75Co5非晶合金进行了循环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合金依然保持非晶态,但从XRD图可看到与淬态相比非晶峰的强度有明显下降,且从DSC数据分析得到处理后玻璃转变温度、晶化温度以及晶化峰值温度存在着一定的变化,即处理后样品的一些微观结构发生了改变。用Kissinger方程计算了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激活能Eg,晶化开始温度激活能Ex和晶化峰值温度激活能Ep。分析表明:微量Sn(0.5%at)的加入使非晶合金Fe68Ni1Al5Ga2P9.65B4.6Si3C6.75的热稳定性降低;适量B的加入会增加合金Fe65Ni1Al5Ga2P9.65B8.6Si3C5.75的热稳定性;经(液氮低温+473K弛豫退火)循环处理后,合金Fe63Ni1Al5Ga2P9.65B4.6Si3C6.75Co5的玻璃转变激活能,晶化激活能和晶化峰值激活能均远远大于处理前,这说明处理后合金的热稳定性较好。对循环处理后的非晶合金进行TEM分析表明:经液氮低温循环处理、(液氮低温+473K弛豫退火)循环处理和473K弛豫退火循环处理后,在非晶基体上析出了纳米晶粒。经液氮低温循环处理后,晶粒分布不均,其平均尺寸约为30nm;经473K弛豫退火循环处理后,有少量晶粒析出,其平均尺寸约为25nm;经(液氮低温+473K弛豫退火)循环处理后非晶基体中的晶粒更加弥散均匀,晶粒尺寸变小且比较圆整,其平均尺寸约为15~20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