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宓妃形象演变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bornfd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神宓妃是我国文学史上比较著名的一个神女形象,自先秦至明清,我国古代文人创作了无数关于洛神宓妃形象的文学作品。《洛神宓妃形象演变研究》通过对历代有关文学作品的梳理,对洛神宓妃形象演变的基本规律及其审美内涵和情感意蕴作了全方位的概括研究。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一,宓妃形象文学创作源流。洛神宓妃形象文学作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这是个纵向勾勒。洛神宓妃形象最早在上古神话中出现,在先秦及两汉时期获得了初步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形象开始立体化。唐宋时期持续发展,至明清阶段,洛神宓妃形象走向多元化,其发展达到鼎盛。构成了一个清晰的历时过程。二,演变规律:原始神话的衰微与转型,曹氏神话的兴起与繁荣。在洛神宓妃形象随朝代更迭不断变化发展的同时,有两条线索始终贯穿在其演变过程中,即原始神话的衰微和曹氏神话的兴起与繁荣。本章主要对这两条线索进行研究和分析,揭示出二者之间的此消彼长,相互交叉影响。三,洛神宓妃形象的审美内涵和情感意蕴。本章主要分析了洛神宓妃形象的外在美、内在美、距离美和悲剧美。初步探究了洛神宓妃形象与水意象的不解之缘,并进一步揭示了洛神宓妃形象在中国文人感情中的重要地位。
其他文献
汉字历经几千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始终以保持其表义体系为底线,所以一直顽强地坚持着从形体上直接显示话义信息的特征,由此便决定了汉字的基本性质和面貌。但是由于汉字隶变以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以下简称《清华简(陆)》)於2016年4月发布。此次出版的第六册共收录竹简五种六篇,包括:《郑武夫人规孺子》、《管仲》、《郑文公问太伯》(甲、乙)、《子仪
青年时代是承载理想、信念和激情的时代,同时也是许多作家定位写作风格、探寻创作空间、确定存在价值的重要时期。作为新世纪崛起的青年作家群体,其多样的创作类型和强劲的创作
罗愿的《尔雅翼》一书,是南宋时期的一部训诂学著作,同时是一部名物学著作,《尔雅翼》专释动植物名,把“动植”作为一个专门的门类分离出来,强调通过实际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
《好逑传》又名《侠义风月传》,共四卷十八回,署“名教中人编次”。讲述才子铁中玉与佳人水冰心历经波折而终告团圆的婚姻故事。小说突出强调无论青年男女有如何热烈之爱情,都必
黎锦明作为很有实绩的“五四”小说家中的一员,越来越呈现一种被遗忘的趋势。而现有的研究始终把黎锦明固定在乡土小说派作家中,对其小说的研究视角还仅仅停留在其小说所体现的
南宋词人吴文英,著有《梦窗词》。他的词作语言秾艳密丽,结构跌宕起伏,风格沉挚绵密,遂成“质实”一派。然而梦窗词从南宋起就存在很大争议,词史上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伴随着清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