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磷脂酸与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fas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反复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率为1.0%,约占全部妊娠的15%。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的病因十分复杂,可能有多种因素参与了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认为与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因素、解剖学因素、免疫性因素及感染性因素有关,在现代诊断技术中,除以上因素外,仍有约40%~50%的患者原因不明。本课题通过研究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和绒毛、蜕膜组织中溶血磷脂酸受体3(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 3,LPA3)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情况,探讨溶血磷脂酸与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旨在为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30例做实验组以及同孕龄正常早孕30例和正常非孕期妇女30例做对照组。采用薄层比色法测定外周血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及正常早孕相应孕龄妇女人工流产的绒毛、蜕膜组织中溶血磷脂酸受体3和环氧合酶2的表达情况。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3.72±2.39μmol/L)高于正常早孕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1.99±0.94μmol/L)及正常非孕期妇女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1.70±0.6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早孕和正常非孕期妇女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溶血磷脂酸受体3的表达(2.667±1.093)低于正常早孕相应孕龄妇女(5.867±2.1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溶血磷脂酸受体3的表达(2.60±1.192)低于正常早孕相应孕龄妇女(5.333±1.8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2.533±1.042)低于正常早孕相应孕龄妇女(5.900±2.2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2.467±0.860)低于正常早孕相应孕龄妇女(5.800±2.4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绒毛组织中溶血磷脂酸受体3、环氧合酶2的表达有直线相关关系(P<0.01),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872)。蜕膜组织中溶血磷脂酸受体3、环氧合酶2的表达有直线相关关系(P<0.01),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687)。结论: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升高和绒毛、蜕膜组织中溶血磷脂酸受体3及环氧合酶2表达降低可能导致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增高。
其他文献
大学英语教育注重实际应变能力和现场表现能力的培养,现如今教学目的中强调的素质教育,也就是集教、学、用于一体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大学的分组讨论教学方式,是适合大学
目的: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也在不断的提高,已经成为国人死亡第一病因。急性冠脉血栓形成而导致的急性心肌梗塞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第一致命原因。心绞
目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性皮肤病,机体对其免疫防御机制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中阴道上皮细胞、吞噬细胞及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等可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