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双源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的意义,同时应用仿真人体模型估算双源CT不同扫描方式及普通单源CT扫描下,食管癌患者的辐射剂量,并进行比较。【方法】研究一:收集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术前MSCT增强扫描图像,由两组同年资医师分别应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及常规轴位图像对37例食管癌患者的No.105组、No.106组(No.106rec、No.106tb、No.106pre)、No.107组、No.108组、No.110组、No.111组、No.2组、No.7组淋巴结进行评估。转移淋巴结标准为:淋巴结短径大于7mm或淋巴结有不均质强化或淋巴结之间相互融合。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MPR重建图像与常规轴位图像对于食管癌术前淋巴结评估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Younden指数。淋巴结分组参考日本食管癌协会第十版指南。研究二:根据ICRP推荐的组织及器官,对仿真人体模型38个组织器官进行打孔并布放热释光剂量计。分别采用双源CT双能扫描模式、双源CT单能扫描模式与普通单源CT扫描模式,在相同扫描条件下对仿真人体模型进行扫描,测量不同器官、组织的吸收剂量,估算患者的有效剂量,并进行对比。【结果】研究一:37例患者术中共清理肿大淋巴结366枚,其中转移淋巴结72枚。MPR重建图像标记转移淋巴结80枚,正确诊断60枚;常规轴位图像标记转移淋巴结76枚,正确诊断42枚。MPR重建图像评估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3.1%、75%、95.8%,约登指数为0.765;常规轴位图像评估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3%、88.4%、55.2%、89.6%;约登指数为0.467。研究二:双源CT双能扫描模式组、双源CT单能扫描模式组与普通单源CT扫描模式组不同器官、组织吸收剂量范围分别:0.126~329.7mGy,0.114~317.8mGy,0.123~321.2mGy,各组中吸收剂量最低者均为性腺,最高者均为骨组织。三组中患者有效剂量分别为26.9mSv,26.1mSv,26.8mSv。【结论】双源CT多平面重组技术的运用对检出食管癌转移淋巴结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食管癌术前影像评估及术中淋巴结清扫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双源CT双能扫描模式,双源CT单能扫描模式与普通单源CT扫描模式下,患者的有效剂量相差不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可以不考虑患者的辐射剂量因素,而是根据临床需要选择适当的扫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