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有很大比例,农村市场是一个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在市场,国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开发农村市场,增长农民收入,打破城乡二元经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使我国农村问题得到解决。当今社会流通业发展迅速,为人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以及提高了人民收入,然而在我国多数农村地区,流通业发展还是比较缓慢,多数农村买卖商品比较困难,大多商品还得去城市买,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其主要问题是农村流通体系的不完善。现如今,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了,农民收入相应提高了,消费意识增强了,然而却很难将钱消费出去,以及农村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因此,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是必然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历史与自然等原因,农民是个弱势群体,同时,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存在准公共产品性质,因此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政府公共财政的支持。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本文从公共财政角度出发,阐述了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的必然性,本文以山西省临汾市吉县为例进行相关实证分析,吉县总人口共11万,其中将近10万人口为农民,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吉县财政收入半数靠农业,农业是全县国民经济的重头。吉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且具有普遍农村存在的流通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城乡流通业发展差距大等特点,吉县具有典型农村代表性,通过对本文的研究,给政府提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问题的合理化建议。选题的初衷在为我国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理论建设添砖加瓦,并为吉县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的发展出言献策。本文对农村流通体系概念,农村流通体系构成,公共财政与公共产品理论及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范围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以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为主线,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吉县为例,实证分析了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并以此为例推动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发展,且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