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是对国内英语专业学生所做的一次实证研究,其目的是调查母语为汉语,且有一定基础的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情感词汇的使用及产出情况。论文主要探讨了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学习者的性别、学习者的外向性程度和不同的话题对学习者在其中介语中情感词汇的使用会产生何种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历史上对情感进行的各种研究,阐明了从语言角度研究情感的依据及其重要意义,将情感和其它类似或相关的研究领域和术语进行了必要的区分,强调了情感的各种社会功能。然后,作者总结了该领域的主要成果以及不同学者对情感词汇的研究情况,并简要介绍和分析了本研究要讨论的几个因素和情感词汇之间的关系。本实验抽取93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为受试者,他们分属两个不同的年级,其中,42名大一学生组成低水平组,52名大三学生组成高水平组。本研究是通过一项问卷调查和两项访谈完成的。使用的问卷调查是Eysenck Personality Inventory (EPI)中有关外向性(extraversion)的部分,一共由12个问题组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研究者经过计算得出各个受试的外向性水平。在第一个访谈里,研究者先给受试看一组容易触发人各种感情的图片,然后让受试选出印象最深的一幅并进行描述,接着说明该图片给受试印象最深的原因。实验的第二部分,研究者要求受试从三个话题中选一个,对其进行评论。这三个话题分别是关于网络,环境和考试作弊的问题,这些话题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密切,这样学生才能有话可说。从整体上看来,这些中性化的话题不容易触发受试的强烈感情。研究者对两个访谈进行现场录音,然后对录音材料进行转写。根据Dewaele & Pavlenko (2002)在研究中列出的情感词汇表,作者从转写材料中挑出学习者使用的情感词汇,并且通过初步计算得出情感词条及情感词汇占学习者产出的总词汇量的百分比。作者运用社科研究统计软件包(SPSS10.0版本)对百分比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主要的统计步骤如下:⑴获取受试者情感词汇产出的描述性统计量,例如平均数(Mean)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从而揭示受试者的情感词汇产出情况;⑵以学习者语言水平为自变量对其各个类别的情感词汇百分比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不同的语言水平的学习者产出的情感词汇数量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⑶以学习者性别为自变量对其各个类别的情感词汇百分比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期证明不同性别的学习者各类别的情感词汇产出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⑷通过方差分析(ANOVA)揭示不同程度的外向性水平的学习者,其情感词汇的产出是否存在显著差异;⑸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揭示不同话题是否会对学习者情感词汇的产出产生影响。通过以上统计与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论:⑴本研究中的两个语言水平组之间在情感词汇使用的广泛性和数量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⑵女性学习者比男性学习者产出更多和更广泛的情感词汇;⑶外向者比内向者产出更多和更广泛的情感词汇;⑷不同的话题对学习者情感词汇使用情况也有很大的影响,学习者普遍在第一个话题中使用更多和更广泛的情感词汇。作者在强调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还依据实验所反映的情况,针对目前的中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和建议。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的起源、目的、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大体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简要回顾了情感研究的历史,将情感和其它几个相关术语进行必要的区分,强调了情感的社会功能,总结了将情感和语言结合起来的各种研究。第三章主要讨论四个可能对情感词汇的使用产生影响的因素,即语言水平、性别、外向性和材料类型。第四章详细描述了研究方法和过程,包括实验准备、受试、研究问题、实验步骤、试点研究(pilot study)、研究主体和数据收集。第五章对实验中所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得出主要的研究结果,对其进行解释和讨论。第六章是全文的总结和展望,对国内的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同时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本研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情感词汇的使用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对国内英语的教学和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适用于英语中其它语言现象的研究以及其它语种的类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