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星体C Ⅳ发射线的Baldwin效应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aldwin效应(Baldwin effect)指类星体(QSOs)CⅣ1549A发射线等值宽度(EW)与其附近连续谱光度(即发射线光度与电离连续谱光度)之间的反相关关系。这关系最早由Baldwin 1977年在研究一个高光度QSOs样本时提出,被以后的研究者称为Baldwin效应。利用不同的QSOs样本,研究者不断研究CⅣ1549A以及其他发射线的这一效应,探索其更本质的物理驱动。Baldwin效应的研究对我们理解类星体发射线的起源有重要意义。 该论文利用Sloan数字巡天释放的数据(SDSS D1L5),建立了一个红移在1,5到5.1的26623个类星体的最大样本来研究CⅣ发射线的Baldwin效应。研究表明,在这个最大的类星体样本中Baldwin效应确实存在。研究不同红移区间的Baldwin效应,我们发现Baldwin效应不存在宇宙学演化效应。 我们进一步建立了一个含有13960个QSOs的子样本,利用QSOs的CⅣ1549A发射线的轮廓宽度和光度尺度经验关系计算了QSOs中心的超大黑洞质量,探讨黑洞质量、爱丁顿比率中哪个物理量是Baldwin效应的内在物理驱动。结果表明,CⅣEW和连续谱光度的相关系数要比另外两个关系的相关系数大,并且CⅣEW和黑洞质量的相关系数要大于CⅣEW和爱丁顿比率的相关系数。这说明对于爱丁顿比率而言,黑洞质量可能是更加本质的Baldwin效应的内在物理驱动参量。
其他文献
广义相对论希尔伯特作用量在类空无穷远发散。如果要在类空无穷远得到收敛,则需要在希尔伯特作用量加上边界修正项。 本文比较在类空无穷远收敛的Brown-York作用量,以及二次
天体物理学家认为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i:AGN)的高能辐射起源于一个热的等离子体——corona:冕。盘冕模型表明来自于吸积盘的光学/UV波段的光子,在冕区被热电子康普顿散射变为更高能的光子,所以活动星系核的X射线光谱通常由一个幂律谱主导。得益于越来越高质量的观测数据,已经多次观测到存在≈100keV的高能截断的X射线光谱,这正是热康普顿散射的证据。
  活动星系核的X射线辐射通常是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可能发生在极短的时间里。对光变的研究是发现星系中心大质量黑洞物理
本文主要论述了短波授时原理和方法,介绍了BPM时码产生器的功能,并详细阐述了BPM时码产生器的一种FPGA实现方法。   利用无线电发播信号授时已有至少80年的历史,其覆盖范围广
学位
本文分别对29颗s-过程超丰的贫金属星和26颗钡星采用对流参数化模型和单辐照参数化模型计算出了这些恒星的核合成参数,并将两种模型所得结果进行详细比较。本文所得主要结论如
天文测量规范要求测定一、二等天文点的观测员,每期作业前后必须在与测区纬度相接近的基本天文点上测定人仪差。新观测员有时在作业期间还应加测一次。目前,这项工作只能在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