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深入发展,社会对口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各种口译形式中,交替传译是应用范围较广的翻译形式之一。而笔记是交替传译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随着各种翻译考试、翻译培训的开展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出现了许多探讨笔记指导原则的文章和书籍,旨在帮助初学者尽快熟悉口译笔记套路,建立自己的笔记体系。但是,这些指导原则的有效性和接受度,人们尚未有定论。本文在尝试给出口译指导原则定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口译笔记个性化特点和口译指导原则之间的关系。然后,从记什么,何时开始记和怎么记三个方面就主要的指导原则采取了个案研究,即对林超伦、吴忠明、汪涛、琼斯、吉尔斯、雷天放和陈菁等人的指导原则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结合文献研究法,对近几年来的文献、论文和书籍进行了相关统计。最后得出了以下结论,希望能够对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有所帮助:1.记什么:笔记应该对原文进行信息筛选,不能记下所有的内容。从记忆的内容看,包括孤立成分,主干信息(主谓宾结构)和逻辑关系。从语法来看,以名词为主,虚词、动词、情态动词、动词时态不是记录重点。2.何时记:对于何时开始记录,尚未有足够的说明。但是,遇到列举词语和不需要分析的孤立成分,应当马上记录。记忆下的东西是经过理解和分析的。应当在听到完整的意群就开始记录,不能等到句子结束再记录,以免跟不上进度。3.怎么记:(1)笔记本:记笔记的本子,大小取决于翻译现场的情况。但是,应当是空白页的,并且打有几行竖线,便于笔记竖式记录。(2)格式布局:在格式布局上人们达成一致,使用竖式记录法要远比横式记录法有效。(3)符号:在使用符号上,人们一致认为适当地使用符号是必要的,鼓励初学者建立自己的笔记符号系统,在实践中找到平衡。(4)语言选择:在使用何种语言上,存在分歧。无论使用源语还是目标语,母语还是外语,都各有优劣。在实际情况中,译者可能会只使用一种语言,也可能两种都用,所以不必过分强调语言使用形式上的一致,只要能为译者翻译服务即可。(5)笔记的逻辑:在一定程度上,左手留白法、并列内容归一、使用回指线、结尾分隔线得到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