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2030行动框架”在第38次联合国教科文大会发布,教育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教育的使命被扩大至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大会还指出未来十五年教育发展的重点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学习困难学生在学校和班集体里面是处于弱势或被边缘化的人群,为了更好实现教育公平,解决新课改的难题,使每个人接受全纳与优质教育,需要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提升学习效果,研究影响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本文以期望效应、标签理论、教育病理为基础,运用个案研究方法,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对六名小学语文学习困难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跟踪研究,呈现出他们的语文学习困难具体表现,根据学习困难的表现分析形成的具体原因。本研究重点研究教师因素,研究发现,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受到教师如下影响:在教师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存在课堂内容缺乏趣味性、传统课堂形式过于单一和忽视学生的困难差异的问题;在师生关系方面,存在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要求过高、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缺乏鼓励和赞扬、部分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贴上标签的问题;在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存在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有限、忽视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善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应做到:改善教师教育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良师益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经过研究调查,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受到教师因素的多方面影响,笔者重点从教师这个角度提出了一些改善语文学习困难的建议,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参考。对学习困难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笔者希望今后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继续深入地研究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困难问题,也希望社会上更对的人给予他们最真诚的关爱,关心学习困难学生这个弱势群体。只有在关心和爱护下长大的学生,才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发展,这是广大教育者们的共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