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已从工业文明时期的传染性疾病为主发展到了以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的局面。中国的情况更是如此,在飞速城市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中,城市社区居民的慢性病与心理疾病发病率增长迅速,城市社区环境不合理的设计是重要的致病因素。20世纪末欧洲掀起的“健康城市运动”和美国疾病与预防中心发起的“体力活动导向的社区环境建设”以“人群健康促进”为目标进行城市环境建设,并在肥胖症等慢性病、心理疾病预防与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而社区公园作为社区环境中重要的公共活动绿地是健康城市环境建设的重点,社区公园环境的质量与规划已经成为全球超过70%大城市健康社区评估的核心指标。社区公园作为绿色空间是城市里的“第二自然”,同时作为社区生活圈中核心的绿地类型,对于社区居民的健康影响程度颇深。新时代的城市社区公园更是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满足更深层次的人群需求,达到健康促进的效用。因此,从“健康+”的角度研究社区公园环境设计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环境健康学与健康城市建设相关理论分析其与城市社区公园环境的关系,归纳在促进公众健康的前提下社区公园环境的设计原则与策略。论文首先整理分析了健康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公园设计研究的必要性,总结了当前我国城市卫生医疗建设中的人群健康问题,并概括说明西方国家通过社区公园环境建设促进公共健康的可能性。论文第二章是本文的相关理论研究,在解释了“健康视角”与“社区公园”两个概念后,分别就社区公园环境设计与城市健康环境设计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具体包括健康促进理论、城市易致病空间理论、公共健身空间理论、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康复花园等理论。第三章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社区公园环境与社区健康的关系,包括满足居民健康需求、促进健康活动的展开,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实现社区公园环境健康效用的环境设计要素,三点具体方面包括公园健康感知要素、健康空间的营造,城市建设中的“社区公园系统”。本文第四章针对社区公园健康环境设计提出了三点原则包括通用共享原则,便携可达原则与舒适活动原则,并分析了各个原则在实践中的意义与特点。最后一章根据前文对于设计原则与理论的研究,提出公共健康建设下的社区公园设计策略。设计方法力求寻找那些人们所忽略的设计细节,根据具体案例从社区公园健康感知要素提升的“微观尺度”,健康功能空间营造的“中观尺度”,健康城市绿地体系中的社区公园设计的“宏观尺度”三个维度提出七点具体的设计策略,以突显空间维度在设计过程中的网络性与综合性。论文以促进社区公园设计对于健康提升,丰富我国“健康城市”建设城市公共绿地设计的理论研究为目标,为健康生活圈社区公园环境设计提供策略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