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近年来,农村地区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学者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国家把农村教育作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通过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投入对农村地区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使得农村教育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财政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停滞,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不足就是影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经费问题是困扰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不建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和管理体制,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就没有保障。 本文对我国现行的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体制进行了剖析,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教育及其投资的一般界定。从公共产品的角度来分析,教育同时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特征,属于“混合产品”的范畴。但是,不同形式的教育,其混合产品的强弱程度不尽相同,如基础教育比高等教育更接近纯公共产品。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提供,它更接近纯公共产品。 第二部分:基础教育投入的国际借鉴。研究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问题,需要了解国外的有关情况。借鉴国外的基础教育公共投入经验,无疑对完善我国基础教育投入有重要意义。在第二部分中,对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公共投入主体结构进行考察,分析这些国家各级财政主体在基础教育投入中的责任,从中发现和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问题,来进一步指导我们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的分析。 第三部分:中国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和矛盾。中国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和矛盾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结构扭曲;农村基础教育人力资源浪费严重。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