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治乱兴衰问题,是古今政治家、思想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生活在战国中期的孟子,以其民本思想游说于当时诸侯国君,希望能付之实施。他的这一施政方案在当时虽未能变为现实,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在与社会对话,并寻求其生长的现实条件。孟子的民本思想接触到了社会命运是由民众决定的还是由天子、国君、公卿、大夫决定的这样一个历史观的根本问题。本文在学人对孟子民本思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尝试将孟子民本思想同当代中国现实结合,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文化传统的认识。本文包括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由三章组成。前言主要介绍了研究孟子民本思想的发生、发展以及影响,对于今天民主法制建设有重要价值,说明选择这个题目的初衷。第一章是对孟子民本思想内涵的分析和学界对孟子民本思想的研究现状的综述。第二章重点论述孟子民本思想。从三个方面对民本思想作了的介绍:孟子民本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讲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周初的“敬德保民”思想和孔子的德治主张,而建立起自己的民本主义思想体系的;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从君民关系、民心向背、保民富民思想、与民同忧乐思想及选贤举能思想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孟子民本思想的后世影响,按照历史逻辑顺序作了介绍,并进行简要评价。第三章论述孟子民本思想的当代法文化价值,是本文的重点所在。本章分六个方面分析孟子民本思想的当代法文化价值:孟子民本思想与群众史观,孟子重民思想的现实意义,孟子关注民生思想的现实意义,孟子民本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孟子民本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孟子民本思想与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结语部分重申孟子民本思想之所以具有进步性,是因为它提出并回答了一个根本问题:谁应成为政权和历史的主人?“民为贵”,为政必以民为本,这就是孟子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