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Laufer&Hulstijn(2001)提出的“投入量假设”为理论基础,进行一项实证研究旨在考察不同投入量的任务对英语词汇知识附带习得的成效,并验证该假设在解释附带习得词汇的合理性。另外,学习者词汇量大小被认为能够影响词汇的附带习得,因此亦将其作为检验的因素之一。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淮阴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大一的144名学生,他们分属于四个自然班,英语水平相近。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完成以下四项任务:阅读理解(投入量为1)、选词填空(投入量为2)、阅读理解(多项注释,投入量为3)和目标词造句(投入量为3)。研究历时五个星期,采用了一次词汇水平测试,两次先导实验,次即时测试,一次词汇附带习得问卷调查和一周后的一次延时测试。实验数据由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仅部分支持了投入量假设,即投入量大的阅读任务一般比投入量小的任务更有利于词汇知识的习得和保持,但是并不必然有更好的效果。投入量指数的各组成要素(需要、搜索、评估)对附带习得的作用不同,其凸显程度定义过于简单,需要更具体的量化指标。延时测验结果表明,三组学习者附带习得的词汇知识在一周后损耗严重(除了任务一)。相同投入量指数的任务没有带来相似的词汇保持效果:输出型任务比输入型的任务能更好促进词汇的习得和保持。词汇水平因素在实验中作用明显,这完全证实了假设。本研究从投入量的角度探讨了这些研究结果,并为未来的词汇教学和理论研究提供初步的建议。首先,教师应该设计投入量不同的与词汇学习相关的任务以更好促进词汇的习得。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将附带学习和有意学习相结合,增加反复接触单词的机会,促进词汇的深层次加工,对于词汇附带习得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必须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的词汇知识以达到较好的习得效果。教师在设计阅读任务时需要考虑到学习者的词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