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电厂燃煤产物中有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迁移规律

来源 :河北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iaoj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煤发电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要方式,然而电厂燃煤产生大量的燃煤产物,这些燃煤产物颗粒表面易富集有毒有害元素,会对环境及人体造成危害,甚至构成威胁。近年来,煤炭燃烧副产物因其产量大、潜在有毒元素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而备受关注。因此,分析煤及燃煤产物中元素的迁移释放规律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并为煤炭的清洁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以电厂原煤、炉渣、粗灰、细灰及室内控温燃煤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煤及煤灰样品中有害元素的测定,分析有害元素在煤及煤灰中的富集特征;采用逐级化学提取的方法来研究元素的赋存状态;利用扫描电镜与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分析(XRD)煤及煤灰的颗粒形貌特征、矿物组成;通过对比分析煤及燃煤产物中有害元素的含量分布及赋存变化,探讨燃煤产物中有害元素的迁移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原煤中主要矿物有石英、高岭石、方解石,其次为黄铁矿;煤灰中矿物较单一,主要以莫来石、石英作为主要矿物;室内控温煤灰主要以石英、磁铁矿、赤铁矿作为主要矿物。根据元素的迁移行为,将有害元素分为三类:Ⅰ留在固体废物(炉渣、粗灰、细灰)中的元素Cr、Mn、Ni(REI>0.85);Ⅱ部分留在固体废物中的元素Be、Co、Cu、Zn、Mo、Cd、Ba、Pb、Bi、U(0.1<REI<0.85);Ⅲ主要挥发到大气中的元素Sb(0.1<REI);同时还探讨了元素迁移机制与颗粒物粒径、燃烧温度、赋存状态等因素有关。本文通过对煤与煤灰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综合分析了有害元素在煤与煤灰之间的迁移规律以及元素迁移机制,这对煤与煤灰的综合利用、环境治理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影响的加深,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然而,时空压缩使得距离和时间可以任意延长或缩短,造成空间影响力的弱化,带来地方认同的危机,民族主义、地方主义也在地方发声和做出反应。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人文地理学家多琳·马西开始思考地方角色及地方感意义,提出以关系性空间为基础的全球地方感理论。“全球地方感”又称“进步的地方感”,阐明了在全球化时代,地方是如何在与外界的联系中被影响但又不被征服的观点。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蛋白质来源作物之一。棉花栽培种有4个,分别是二倍体棉种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 L.)与草棉(G.herbaceum L.),异源四
500m 口径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FAST整网控制是实现FAST主动反射面整网变形控制策略与自适应建模
一、银行保函的办理(一)银行保函及其种类银行保函是国际商务活动中广泛应用且具有保证合同执行的一种银行信用的担保文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凭借银行的金融信用及公平鉴证的职
德国印刷产业的规模(见表1),在欧洲是首屈一指的,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例如,从印刷品销售额来看,德国为147.2亿欧元(1997年,下同),比英国的117.8亿欧元多了30亿欧元,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