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产品市场价格改革初有成效,但是我国要素市场价格改革却严重的滞后。我国生产要素价格并未完全实现市场化,很多生产要素的价格还受到政府等严格控制。在生产要素价格方面,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垄断行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获取要素和使用要素的价格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直接导致了成本上的差异。生产要素价格扭曲阻碍了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没有真实的反应资源的供求情况和稀缺程度,导致经济失衡。本文主要从要素价格扭曲的视角来分析国有垄断行业中存在的不合理性。比较国有垄断行业和非国有垄断行业要素价格的差异,力图从成本差异角度对国有垄断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文章主要分为五个章节进行研究。第一章引言,主要是介绍了文章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的方法、创新点以及国内外现状进行一个综述和简单的评述。第二章对国有垄断行业的概念和要素价格扭曲概念进行一个界定。同时对相关的要素价格供求理论、要素价格决定理论等进行一个梳理,构建理论的分析框架。第三章对国有垄断行业的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土地要素的现状进行具体的分析,初略的估算各个行业的实际资本价格、劳动力价格,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其要素价格存在差异的原因。第四章建立模型,具体的计算不同行业资本、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的程度,预期国有垄断行业资本、劳动的相对价格扭曲比较严重,国有垄断获取资本成本比较低。第五章结论与对策建议,进行总结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非国有竞争行业使用资本要素价格比国有垄断行业要高近20%-60%,国有垄断行业的资本边际产出低于国有竞争行业和非国有竞争行业的边际产出;国有竞争行业和非国有竞争行业劳动力要素均存在着负向扭曲,而一些国有垄断行业的劳动力要素存在着正向扭曲;国有垄断行业相对价格扭曲程度较高。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三点对策建议:一是推进利率市场化;二是实现劳动市场定价;三是加快土地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