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影响的研究。然后综合运用产业集聚、产业结构以及产业关联等理论,以制造业结构升级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对制造业结构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相应研究假设。然后根据OECD制造业分类法,将制造业分为高端、中端以及低端技术制造业,接着引入余弦夹角法对各省份制造业结构进行测度,并基于测度结果对中国制造业结构现状以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情况进行了分析。接下来根据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基于30个省级单位2005年-2017年的数据,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以及多样化集聚都能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但存在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无论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或是多样化集聚,均能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多样化集聚能显著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但专业化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由于不同集聚模式对制造业所产生的效应不同,当制造业结构水平不同时,影响效果也不一样。这意味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的选择应当与制造业结构水平相匹配,当制造业结构水平较高时,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带来的促进作用更强,当制造业结构水平较低时,应当选择多样化集聚模式。不同地区进行制造业结构转型时,应当根据制造业结构水平,选择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引导制造业剥离生产性服务部门,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积极创造有利环境,减少行政管制,降低准入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