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边的如画风景——从《弗兰德公路》看克洛德·西蒙的小说创作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c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洛德·西蒙是法国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法国新小说派因为对传统的反动而发育起来,又被反传统的时代推波助澜地壮大。   本文主要解读了西蒙的小说《弗兰德公路》。文章认为,从表现形式看,小说作者善于将事件片段化,随后将这些片段打乱拼贴组成一幅画,描写“内心景象”,小说的时间性因此被消解,情节之间也失去了前后的逻辑顺序。作者受印象派和立体主义绘画影响,将小说绘画化,通过绘画的空间性与共时性取代传统小说的时间性。他的努力,使小说由建立在时间基础上的语言艺术变成建立在空间效应基础上的视觉造型艺术。本文抓住其共时性的特征,分析了这些片段的叙事方式和绘画化的表现形式,并且为其谜一般的叙事做了梳解,完成一个解构的故事还原,勉力缓和再现真实的危机。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从湘方言出发,重点抓住方言词和方言俗语,分析研究湘语区的农业生产习俗独特之处。首先介绍选题情况,湘语及其分区情况和农业及农业生产习俗的内涵;接着把反映湘语区农业
百年文学中,贫弱者形象的群像呈现是整个漫长的文学形象画廊中一个引人瞩目的问题,蕴涵着丰富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是文学形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贫弱者形象
本文试图对晚唐诗人温庭筠的诗歌艺术特征进行总体地把握。温庭筠的诗歌艺术特征的形成与他生活时代的文学思想、他个人的自觉的艺术追求是分不开的。通过分析,发现温庭筠的诗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贾平凹以清丽的文风,蜚声文坛;而从90年代中期至今,贾平凹在继续散文和小说创作的同时,又以书画艺术创作引人关注。他更多地从唯美情调中走出来,童真天然和审
中国的模糊语言研究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伍铁平教授的《模糊语言初探》(《外国语》1979年第4期)标志着模糊语言学在中国的诞生.20多年来,中国的模糊语言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对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现代性逐渐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重要的理论方法。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讨论开始,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关系,已成为研究者广泛关注的焦点。本
  本文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金圣叹对于《水浒传》的评点文字,提炼出一个中心概念——“锦心绣口”,认为它是金圣叹小说批评思想的核心和主要评判标准。“锦心绣口”说代表着一
东汉正处于从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过渡的时期,是汉语史的一个重要时期。成书于东汉中期的《楚辞章句》是今天可以见到的最完整而且时代最早的章句体训诂著作,它丰富的训释内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