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是戏曲发展的全盛时期,各地方声腔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给宫廷戏曲演出注入新鲜血液,呈现“百花齐放”发展态势。清宫戏曲服饰则是集历代服饰之大成,戏服图案不论是色彩、纹样,还是生成工艺均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繁复与华丽姿态。笔者通过对清宫戏服图案较为深入的研究,探寻图案创作再应用的更多可能性,将传统文化进行活态化传承。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研读,可知专家和学者对我国各个朝代的传统图案在服装中的应用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多数集中于对传统图案的表现形式、色彩特征、时代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地将其关注点下沉到某一朝代的某个特定服饰进行细化研究。本文以清宫戏服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戏服图案进行系统化研究,探索清宫戏服图案在现代设计的表现手法与设计方法。为现代设计提供规范的图案应用素材,并探索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设计的可能性。本论文主要由以下五个方面展开:首先,从清宫戏剧发展的三个时期即“酝酿期”“高潮期”“变革期”进行考述。分别从“行头”、“角色”等方面将清宫戏服系统分类;其次,将清宫戏服图案主要纹样进行系统分类,深入研究其图案一般特征、题材类型及审美意义;再次,探究图案的表现手法和设计方法,从形式感及表意性两点,体会戏服图案传达的精神追求;而后,从传统色彩的角度阐述戏服用色规范,着重探究戏服图案主要色系及其“色必有意,意必传情”的象征意义;最后,依照现实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的活态化传承做了阐述论证,总结和创新了传统图案再设计的实用方法。并将其在笔者的毕业设计中进行实践,研习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碰撞与共生。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史料分析和图像学研究法。论文的创新点是将清宫戏服图案纳入系统的分类体系之中,详细归纳了图案题材造型、色彩内涵、设计方法、工艺特点等方面。大量通过图片资源和文字详细描述再现了戏服图案的规范化与装饰性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