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的有效方剂及其常用清热药的筛选、统计、综合分析,总结清热药在RE中的应用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以《中药大辞典》、《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据,江苏省中医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间确诊为RE的患者100例,整理相关方剂中清热药的应用情况。以Excel软件输入数据,以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加以统计学研究。结果:1.100例RE患者中,青年有46例,中年有37例,老年有17例。2.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其中男性发病以肝胃郁热证和肝胃不和证为多见,女性发病以肝胃郁热证较为多见。3.各证型发病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胃郁热证(25例)、肝胃不和证(23例)、脾虚胃热证(17例)、胃阴虚证(19例)、气滞血瘀证(16例)。这说明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气滞化热是临床常见的病证转变。4.清热药在反流性食管炎中应用较普遍,100例临床患者的单味清热药按频次高低,先后为黄连(77次),生地黄(73次),丹皮(72次),石膏(62次),黄芩(34次),栀子(9次),蛇舌草(8次),木蝴蝶(5次),知母(5次),赤芍(4次),天花粉(3次),苦参(3次),金荞麦(3次),蒲公英(2次),夏枯草(2次)。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以青、中年发病为多,且各证型均易化热化火。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其中男性发病以肝胃郁热证和肝胃不和证为多见,女性发病以肝胃郁热证较为多见,清热药在反流性食管炎中应用较普遍,多应用于肝胃郁热证、脾虚胃热证。此外,清热药大多苦寒,临床应用要注意顾护胃气,用量不宜过大,要辨证配伍,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