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循环肿瘤细胞的分选与分析对于转移癌的诊断、预后评估、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癌症药物的研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循环肿瘤细胞处在大量血细胞背景下,其物理特征与血细胞间有较大差异但又有部分相同。因此,研究如何实现循环肿瘤细胞无标高纯度分选是一项十分必要且极具挑战的工作。以有无外场力区分的主动和被动式微流控细胞分选方法,分别具有分选纯度高但通量低和通量高但分选纯度低的特点,且都需要压力泵和管路等外部连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环肿瘤细胞的分选与分析对于转移癌的诊断、预后评估、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癌症药物的研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循环肿瘤细胞处在大量血细胞背景下,其物理特征与血细胞间有较大差异但又有部分相同。因此,研究如何实现循环肿瘤细胞无标高纯度分选是一项十分必要且极具挑战的工作。以有无外场力区分的主动和被动式微流控细胞分选方法,分别具有分选纯度高但通量低和通量高但分选纯度低的特点,且都需要压力泵和管路等外部连接设备,系统整体较为复杂。而离心式细胞分选技术依靠芯片旋转驱动流体和细胞运动,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设备简单且集成度高等优点。然而,分选得到的目标细胞回收率与分选纯度相对较低,在细胞精确操控方面仍具有挑战性。本文在综述现有微流控芯片细胞分选与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对细胞密度和尺寸均能区分的特点,从细胞密度差异和尺寸差异两个维度出发,首先基于密度差异去除大部分红细胞和尺寸相近的白细胞,对循环肿瘤细胞做初步富集;然后基于尺寸差异去除密度相近的白细胞,对循环肿瘤细胞进行收集分析。深入研究细胞分选机理、芯片结构设计及制备工艺、芯片分选性能和分选分析系统集成,解决基于尺寸离心分选机理中存在非定常流动影响粒子运动轨迹、肿瘤细胞回收率与分选纯度较低、芯片制备中材料加工封装失效的问题,实现对循环肿瘤细胞的无标高纯度分选与分析。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制一种基于密度差异的离心式细胞分选微流控芯片。针对肿瘤细胞与血细胞密度上的差异,提出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去除红细胞和部分尺寸与肿瘤细胞相近的白细胞,对肿瘤细胞做初步富集。针对传统的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处理血液样本中存在的手动提取细胞条带操作困难与提取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心式微流控芯片的密度梯度离心方法。以自动加样和提取目标样本为目标,设计芯片结构,研究影响白细胞条带稳定性和提取效果的因素,实现自动对血液样品加样提取的初步处理。(2)提出一种改变离心微流体流动状态的整流方法。基于尺寸差异的离心细胞分选原理的研究,提出离心式微流控芯片中普遍存在的非定常流动影响粒子运动轨迹的问题。通过在芯片中设计整流器结构,使离心分选的非定常流动过程变为局部稳定的连续定常流动过程,解决非定常流动速度变化导致相同粒子轨迹不一致的问题,提高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对细胞精确操控的能力。在理论上采用水平集方法描述流体界面,对整流器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样品腔出口流速变化;在实验上设计有无整流器结构对比实验,分析相同时间内芯片出口流量变化。在理论和实验上同时证明整流器改变流体流动状态的作用。(3)研制一种带有整流器结构的离心式细胞分选微流控芯片。针对密度相近尺寸不同的肿瘤细胞和白细胞样本,为实现肿瘤细胞的分选,需对尺寸差异粒子的操控进行分析。理论上采用拉格朗日方法求解牛顿第二定律,对粒子的运动轨迹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转速对粒子轨迹的影响,从理论上证明芯片分选性能。实验上开展粒径为25μm与12μm聚苯乙烯颗粒混合液分选研究,回收率接近100%,分选纯度高于95%。实验上进一步开展在高浓度白细胞中分离前列腺癌细胞,回收率约为90.4%,分选纯度约为83.0%。该芯片可提供稳定的分选结果,使其在稀有细胞的纯化和生物医学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研究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制备工艺,包括材料选择、芯片加工和封装。给出PMMA、环氧树脂、PDMS三种芯片材料的制造工艺与封装工艺。针对激光雕刻机切割PMMA材料形成表面重铸层导致胶粘键合失效率高的问题,提出掩膜降温工艺,降低结构表面重铸层的凸起,提高芯片键合的成功率。针对环氧树脂芯片胶粘键合影响结构表面性质的问题,提出环氧树脂同种材料熔融键合方法,为环氧树脂芯片的封装提供一种新的方法。(5)研究离心式细胞分选与成像检测的系统集成。设计并搭建由离心细胞分选和成像检测集成的系统,实现离心式细胞分选的原位检测。首先,设计离心细胞分选与成像检测系统总体结构,并完成系统组装,实现芯片内细胞原位观测,得到芯片内细胞高清图像。然后,根据所得芯片内细胞图像,进一步采用图像识别的方法对细胞进行计数,实现从肿瘤细胞分选到检测计数不需要手动操作的连续性过程。该系统集成度较高,且结构简单、操作简单,证明了其在癌症临床诊断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不断加剧,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对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加强,开发清洁和可再生的能源势在必行。氢能因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可储存、可再生、零排放、零污染等特点,被认为是人类的终极能源。氢能来源多样,不同制氢方式的能耗、经济性及环境影响各不相同。本文针对何种制氢方式最适合现阶段规模化、低成本获取氢源这一关键问题,基于对各制氢方式的研究和分析,选取出三种主流的及具备竞争优势的制氢工
针对数据生命周期即存储、传输及使用过程中的数据,特别是敏感数据的保护,提出使用机密计算来保护数据安全。
随着科技和媒体近几十年来的飞速发展,网络上和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丰富的文本图像。这些文本图像拥有不同的字效,并且位于各个不同的场景之中。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和基于像素到像素的风格迁移方法的发展加速了文本图像编辑方法的研究,研究对象包括场景文本图像和独立文本图像。由于场景文本图像编辑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当前的场景文本图像的编辑方法对具有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耐腐蚀性好和制备工艺简单等特性,因而在航空航天、电子封装和轨道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高熵合金不但拥有高强度、高硬度和良好热稳定性等优点,而且与铝合金基体润湿性良好,作为增强体可以显著提升铝基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所以近年来,高熵合金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关注。本文采用机械合金化法与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了Al50-xTixCr
高性能纤维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腐蚀等优点,是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中重要的战略性基础原材料,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高性能纤维的原料主要来源于难熔难纺聚合物,这些聚合物因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导致熔融温度大于分解温度或者加工过程中出现熔体流动困难、熔体易破裂等现象,因而难以实现熔融纺丝。学者发现将振动力场引入聚合物加工过程可以有效降低熔
大数据时代,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推动了档案数据治理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档案数据急速增加,面临的安全风险日益增长,使得当前档案数据安全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本文将在大数据背景下分析档案数据安全治理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加强档案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建设,推进档案数据安全治理进程。
利用腰果壳油转化而来的多元醇合成水性聚氨酯(WPU)具备可持续性且更加符合环保的要求。同时,这种天然提取物给WPU带来了耐水、耐溶剂等综合性能。液态羟基封端丁腈橡胶(HTBN)由丁二烯与丙烯腈共聚而得,能够赋予WPU耐油、耐水、耐老化性能以及粘接性能,使其能够应用于例如塑料等极性表面。采用4-氟苯硫酚(FBLF)对HTBN进行改性得到氟化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FHTBN),然后用于改性WPU有望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越来越得到重视。我国将发展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大学是在有限的面积内把多学科的知识和多学科的师生密集汇聚在一起的社会组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是大学促进创新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大学可以视作学术信息交互传播的学术共同体。学术共同体内部信息传播的效率决定了学术共同体的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大学校园学科内部的学术信息传播开展得较好,但学科
近年来三维芯片异构集成技术日益受重视并快速发展,其中芯片底部填充(underfill)技术在三维封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之相关的粘接结构可靠性问题也愈发重要;尤其是底部填充胶(也称为underfill)在封装结构中形成的良好粘接界面决定了界面抗开裂和剥离(分层)的能力,是确保电子封装器件可靠性的重要基础。本论文工作首先通过固化动力学研究确定了underfill的固化工艺,然后探究了经历不同固化工艺
永磁同步电机(PMSM)凭借高效率、高功率因数、高功率密度、低温升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航空、家电等诸领域中。高性能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往往依赖实时的转子位置信息,利用传感器获取位置信息是当前最通用的方式,但传感器的存在增加了系统成本、体积以及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使得控制系统应用场合受限。近年来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控制系统根据内部物理关系实时反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