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生态正义观及其当代意义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sz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发生的全球性生态难题构成了人类的生存难题,这一难题其实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在生态环境层面的公正性问题。如果生态正义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理论解释,而必须付诸于现实的实践改造,那么,马克思在完成其哲学存在论革命境遇之中所阐发的生态正义思考,必将成为当代理论家讨论生态问题的强大理论资源和批判武器,对指导人类化解生态危机具有本质重要性的意义。正是出于此种情境的考虑,本文试图通过三个部分内容的阐释,以期揭示马克思的生态正义观及其当代意义。第一部分依循马克思哲学世界观历史观的致思路径,揭示了马克思在早期论著中所内蕴的生态正义思考。马克思的生态正义观经历了一个思想史的嬗变过程: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最初思考了基于“自我意识”立场的自然观,《莱茵报》期间萌生了“理性主义”的生态正义观,《德法年鉴》时期初步阐述了“人本主义”的生态正义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批判了生态非正义的异化根源、显露了生态正义观的社会历史向度。第二部分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对马克思的自然生态思想进行总体性的考察,澄明了马克思生态正义观的存在论基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等著作,标志着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并被成熟运用于现实批判。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所阐发的生态正义思考具有实践本质和社会关系本质:实践本质表现在马克思的生态正义观是依循“感性对象性的活动”即“实践”来制定方向的,社会关系本质表现在马克思的生态正义观由人与自然的对象性生产关系正义和人与人的对象性交往关系正义双重社会关系向度构成。生产实践与交往实践是马克思考量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正义性的存在论基础,意味着马克思生态正义观的实践本质和社会关系本质的内在统一。第三部分站在马克思哲学存在论的原则高度上,审视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正义理论以及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正义之思。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哲学为理论资源和批判武器,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是生态非正义的根源,提出了“控制自然的观念转变”、“生产性正义的程序设计”、“生态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等理论构想以谋求生态正义。只有依循存在论路径,才能恰当地评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正义思想,进而展现马克思生态正义观的当代意义。当今正在生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正义之思,只有坚决地深入到社会现实的生态问题的存在论境遇之中,才有可能提供化解人类生存难题的有效方案。
其他文献
引例如图1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点M为CD边的中点,点N为BC边靠近点C的四等分点,连接AM、MN.试判断AM、MN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孟子从情感出发讨论政治,注重责任意识的培养。他的思想以向善的人心预设为前提,以责任感为中介,沿着己-家-国的路径渐次拓展,从而形成一个圆融的整体。其中,君子的人格理想
自宣布重建"哈里发"以来,"伊斯兰国"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对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乃至现代民族国家体系造成强烈的冲击。仅从反恐的角度研究"伊斯兰国"的冲击是不够的,"伊
为充分保障不同特征的驾驶员在山区高速公路夜间行驶的安全性,同时提高行驶的经济性,本文先从夜间环境,如环境照度、能见度、气象和眩光对驾驶员特性的影响分析出发,提出考虑
《至暗时刻》是一部由英国焦点电影公司于2017年出品的历史人物传记影片;该片以历史、战争、人物三条线索,展开了英国乃至欧洲的至暗时刻。在内忧外患的强烈挤压之下,丘吉尔
企业发言人作为企业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其一言一行都关乎着企业在外界的形象。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发言人,他需要具备机敏的反应能力、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控制
目的探讨高位结肠透析联合肾康栓保留灌肠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
郭象儒道会通的思想体系是以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为外在框架,以儒家经世治国的思想为主要内核,其根本目的在于重建一套合乎自然的名教秩序,以此安顿社会与个人。郭象用道家的"
目的观察分析中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
作为固定的使职差遣,唐翰林学士确定于唐玄宗朝。它经历了文学侍从、翰林待诏、翰林供奉和翰林学士等几个阶段。玄宗朝翰林学士的中枢政局定位尚欠明确,运行体制亦不完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