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HHC3在β-石竹烯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lzm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PATs也称ZDHHC蛋白家族,催化蛋白质发生翻译后棕榈酰化修饰,参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但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缺乏研究。目的:本研究首先观察棕榈酰基转移酶3(ZDHHC3)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接着探讨ZDHHC3在β-石竹烯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从而为寻找新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环节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1.将6-7周龄,体重250~270g的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Sham)和模型组(MCAO),每组26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观察MCAO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TTC染色观察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改变,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及皮层病理结构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ZDHHC3在大鼠皮层海马神经元中的定位。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ZDHHC3和PSD95mRNA及蛋白表达。2.体外培养PC12细胞,氧糖剥夺2h,复氧12h和24h后,建立PC12OGD/R损伤模型。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OGD/R 12h组,OGD/R 24h组,观察ZDHHC3和PSD95在体外表达;接着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OGD/R组,OGD/R+pcDNA3.1-GFP,OGD/R+pcDNA3.1-zdhhc3组,观察干预ZDHHC3对OGD/R致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体外观察指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ZDHHC3和PSD95在PC12细胞中的表达。PC12细胞转染zdhhc3过表达质粒,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ZDHHC3过表达情况,MTT法检测PC12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ZDHHC3和PSD95、AMPAR2、凋亡Bax,Bcl2蛋白表达。3.6-7周龄,体重250~270g的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Sham),模型组(MCAO)和给药组(BCP组),每组12只。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模型。BCP组大鼠在术前连续灌胃给药7天(306mg/kg)。体内观察指标:MCAO造模再灌注24 h后,通过TTC染色、神经行为学评分、HE染色、Western Blot观察BCP对大鼠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缺血侧海马区神经元病理变化及损伤部位PSD95和AMPAR2的表达情况的影响。4.PC12细胞氧糖剥夺2h,复氧24h后,建立OGD/R损伤模型。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OGD/R 24h组、给药组(BCP组),观察BCP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接着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OGD/R组、OGD/R+SiRNA-NC,OGD/R+ZDHHC3-SiRNA,OGD/R+ZDHHC3SiRNA+BCP,OGD/R+BCP组,观察AMPAR2、PSD95的蛋白表达。体外观察指标:MTT法筛选BCP对PC12细胞的保护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SD95,AMPAR2表达。构建ZDHHC3-SiRNA,转染PC12细胞,qRT-PCR验证干预水平后,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SD95和AMPAR2蛋白表达。结果:1.棕榈酰基转移酶ZDHHC3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损伤的影响与假手术组相比,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增加,脑梗死体积增加(P<0.01),HE染色后细胞核深染,核固缩增多,细胞间隙出现空泡。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大鼠皮层和海马中,ZDHHC3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在细胞膜上共同定位表达,而与星胶细胞标志物GFAP在不同位置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再灌注24小时(MCAO)组大鼠皮层海马中ZDHHC3和PSD95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2.棕榈酰转移酶ZDHHC3对氧糖剥夺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OGD/R组ZDHHC3、PSD95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24h下降较12h明显,PC12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活性下降(P<0.01)。与OGD/R组相比,过表达ZDHHC3(OGD/R+pcDNA3.1-zdhhc3)组,ZDHHC3,PSD95,AMPAR2蛋白表达增加(P<0.05);OGD/R+pcDNA3.1-GFP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过表达DHHC3(OGD/R+pcDNA3.1-zdhhc3)组细胞凋亡率下降、活性增加(P<0.01);凋亡蛋白Bax表达减少,Bcl2表达增加(P<0.05)。3.β-石竹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对ZDHHC3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BCP药物处理组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显著降低(P<0.01),损伤侧海马区的神经元数量增加,皮层PSD95和AMPAR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NMDR1减少(P<0.01)。体外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GD/R后PC12细胞的MTT值明显降低(P<0.01),与OGD/R组相比,加入2.5μM BCP时,细胞活性增加(P<0.05)。流式检测发现,与OGD/R组相比,BCP组可明显降低PC12细胞的凋亡率,PSD95和AMPAR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C12细胞转染DHHC3-SiRNA后,与干预组OGD/R+DHHC3-SiRNA组相比,使用BCP干预OGD/R+DHHC3-SiRNA细胞组,PSD95和AMPAR2蛋白表达增加。结论:1.MCAO造模后,大鼠出现神经功能损伤和病理改变,突触相关蛋白PSD95和ZDHHC3在MCAO处理的大鼠皮层和海马中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表明ZDHHC3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结合两者间蛋白互作关系,提示ZDHHC3可能与PSD95相互作用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PC12细胞OGD/R后,PSD95和ZDHHC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C12细胞凋亡率增加,活性下降。过表达ZDHHC3可以减少细胞凋亡,增加PSD95和AMPAR2的表达,表明ZDHHC3可能通过调控PSD95和AMPAR2对OGD/R致PC1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3.BC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增加ZDHHC3,增加突触相关蛋白PSD95,AMPAR2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减轻PC12细胞OGD/R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种术中监测辅助下头颈部联合入路床突旁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多导皮层脑电图(multilobar electrocorticography,mEcoG)、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再次手术的原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因素,总结经验,规范手术范围及方式,减少可避免的再次手术。方法:回顾分析2013.01-2017.12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行再次手术的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再次手术原因及影响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纳入的60例患者,患侧中央区及侧区淋巴结转
瘢痕疙瘩属于病理性瘢痕,其特点是过度的皮肤纤维化和异常愈合的伤口瘢痕。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也称为神经营养因子,机体首先分泌合成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oNGF),然后由蛋白酶分解为成熟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和proNGF在与高亲和力酪氨酸激酶受体(TrkA)低亲和力受体(p75NTR)进行结合的基础上来调控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储袋和端端吻合围手术期情况以及术后排气排便情况,从而探究结肠储袋在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我们通过整理储袋患者以及端端吻合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以及随访两类患者在术后1月以及术后6月的排气排便情况,并进行统计学的相关分析,从而获得结论.结果:我们发现两类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储袋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端端吻合组为(14%V
目的探讨SIRS、CRP、PCT对于早期预测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目的口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76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分为非吻合口瘘组(n=57)和吻合口瘘组(n=19)和,收集76例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全身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包括白细胞、CRP、PCT、体温、心率、呼吸次数(均取当日最大值)。
目的:初步探讨单中心基于血栓弹力图(TEG)参数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是否能降低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IA)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受支架辅助栓塞IA治疗的2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TEG检测将患者分为标准组与调整组。标准组术后采用标准双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 mg与氯吡格雷75mg)。调整组的患者采用基于TEG参数调整的抗
目的:首先,从基本健康状况、传染病、非传染病和卫生资源与服务条件等方面分析“一带一路”沿线5个代表性国家(老挝、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埃及、俄罗斯)的母婴健康状况及发展水平,明确代表性国家在母婴健康领域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及产生原因。然后,探索影响各国母婴健康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讨论这些国家在提高母婴健康方面可能遇到的障碍。最后,提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平台与沿线代表性国家合作提升母婴健康水平的建议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钼靶检查对T≤2cm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豁免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01~2019-06肿瘤直径T≤2cm且术中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122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对其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超声、钼靶、核磁共振成像(MRI)及SLNB的结果,分别与术后腋窝淋巴结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22例T≤2cm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
背景:食管癌是世界上常见的致死性肿瘤之一。大量研究证实整联蛋白α2(ITGA2)在恶性肿瘤中发挥促癌作用,ITGA2过表达在促进肿瘤增殖、侵袭、迁移、血管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是肿瘤的不良预后因子。ITGA2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ITGA2在体内外对ESC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并评估ITGA2成为ESCC新的治疗
背景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与结直肠癌转移灶的产生有密切联系;多项研究表明CTCs数量、检出率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期等各种病理参数密切相关,而肿瘤细胞可能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产生间质型CTCs及混合型CTCs,但既往大多CTCs检测方法只能检测上皮性CTCs,存在一定局限性;其中代表性的Cell Search系统阳性检出率在50%以下;且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