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心理学关于生活适应的理论探讨就不断丰富与深入,许多应用研究也取得显著成果并服务于社会,但是关于小学生生活适应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因此本研究针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活适应的关系进行探讨,对提高小学生情绪智力,倡导正确的父母教养方式,促使小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安徽、福建和台湾三个地区,18所小学五、六年级共857名学生作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小学生情绪智力、父母教养方式、生活适应的相关数据。测试结果采用SPSS13.0和HLM6.08统计软件,分析了情绪智力、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适应之间的关系,探究了学校、家庭因素如何影响小学生情绪智力及其生活适应。本论文包括六部分:一、文献综述;二、研究问题;三、研究方法;四、研究结果;五、讨论;六、总结。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小学生生活适应水平总体良好,其中家庭适应水平最高,其次是同伴适应,学校适应与个人适应水平相对较差些。2、小学生生活适应水平存在性别、城乡和学校的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女生生活适应水平总体上高于男生,城市小学生生活适应水平高于乡镇;不同学校的小学生其生活适应水平也出现显著差异。但是小学生生活适应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地区差异。3、小学生生活适应、情绪智力都因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而生活适应与情绪智力、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4、回归分析表明,情绪智力、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生活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5、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学校小学生的生活适应存在显著的学校差异,同时情绪智力、父母教养方式对生活适应的影响也都存在显著的学校差异;作为学校变量的地区差异、学校规模、城乡差异对小学生生活适应的学校均值差异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表明还有一些学校变量需要纳入到模型中做进一步分析。但是学校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却对生活适应与情绪智力、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地区差异显著加强了情绪智力、父亲教养方式与生活适应的关系强度,城乡差异对小学生生活适应总分与情绪智力、父亲教养方式的关系影响不显著,但是却加强了小学生情绪智力、母亲教养方式对个体适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