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种芋包衣技术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魔芋是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 Blume)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一种能大量提供葡甘聚糖的经济作物,应用前景极其广泛。近年来,魔芋种植也由传统的零星栽培逐渐转变为规模化栽培,在魔芋栽培过程中,魔芋种芋特别容易受伤而诱发软腐病,魔芋发病后损失率可达30%~50%,甚至绝收。目前,对于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没有专门的防治药物,生产上魔芋软腐病只能预防,不能治愈,因此,迫切需要从源头上解决魔芋种芋受伤染病的问题。种子包衣技术是以种子为载体,将种衣剂按一定比例均匀有效地包敷到种子表面的技术,该技术对提高种子萌发质量,防治病害发生,促进植株生长有重要作用。针对魔芋种芋极不耐运输的特点,本文拟借鉴传统的包衣技术,在药剂包衣技术基础上,结合丸化包衣技术系统地对魔芋种芋进行包衣研究,以探索出适合魔芋种芋的包衣技术,希望为预防魔芋病害找出一条新的途径。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包衣药剂筛选实验。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了防治魔芋软腐病、白绢病的药剂,并将药剂设置了不同浓度梯度对魔芋种芋进行浸种处理。结果发现,72%农用链霉素500倍液+百菌清150倍液,72%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多菌灵500倍液,10%硫酸铜溶液对魔芋软腐病、白绢病的防病效果最好。出苗率在97.00~97.67%,软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04~2.74%和1.14~1.61%,明显低于对照的12.06%和7.90%;白绢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0.68~0.69%和0.35~0.57%,明显低于对照的4.82%和4.08%。产量为1547.76~1599.85kg/667m2,与对照相比,增幅为58.94~64.29%。以上3种药剂处理是适合作为魔芋种芋的包衣药剂。2.丸化包衣材料筛选。选择了一批粘性较好的土样以及辅助材料,对魔芋种芋进行丸化包衣。结果发现,高岭土+石灰+魔芋包衣试剂1+锯末,观音土+石灰+魔芋包衣试剂1+锯末,膨润土+石灰+魔芋包衣试剂2+锯末处理的丸化包衣效果最好。丸化包衣表面光滑,厚度适中,为2.27~3.48mm,脱落率低至0.46~0.91%,抗摔能力强,魔芋能够抗击从1m高度自由下落后的冲击力,而且魔芋种芋完好无损。通过丙二醛含量以及酶活性指标发现,与正常相比丸化包衣不影响魔芋正常的呼吸和生长,对魔芋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丸化包衣后的亩产为1513.14~1532.51kg/667m2,与对照相比,增幅为52.74~54.70%。从丸化包衣的外观效果以及对魔芋生理指标、产量的影响来看,以上3种丸化处理适合作为魔芋种芋的丸化包衣材料。3.通过将防病效果好、丸化效果好的包衣材料优化组合,对魔芋种芋复合包衣后并进行田间效果验证。结果发现,72%农用链霉素500倍液+百菌清150倍液+高岭土+石灰+魔芋包衣试剂1+锯末,72%农用链霉素500倍液+百菌清150倍液+膨润土+石灰+魔芋包衣试剂2+锯末,72%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多菌灵500倍液+高岭土+石灰+魔芋包衣试剂1+锯末,72%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多菌灵500倍液+膨润土+石灰+魔芋包衣试剂2+锯末是效果最好的复合包衣。复合包衣的表面光滑,厚度适中,脱落率低,抗摔能力强,不影响种芋正常的呼吸作用和田间生长。软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37-1.73%和0.80~1.27%,明显低于对照的11.79%和8.45%;白绢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0.34-0.69%和0.23~0.35%,明显低于对照的5.36%和3.93%。产量为1578.25~1723.18kg/667m2,与对照相比,增幅为57.27~71.68%。通过田间实验效果验证,无论是从包衣的外观效果,还是田间的生长情况来看,以上4种包衣处理都是适合魔芋种芋的复合包衣。4.通过对魔芋种芋包衣研究,获得了一套适宜魔芋种芋的包衣技术规程,可为魔芋生产单位提供参考。在包衣过程中,通过对包衣的外观效果、生理指标、防病效果和生长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将影响魔芋生长的主要指标划分不同的等级,最终制定出魔芋包衣评价体系。通过包衣评价体系的的建立,可以规范魔芋行业的包衣标准,更好地指导魔芋生产,对促进魔芋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本论文研究了磷、钾缺乏对番茄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正常磷营养水平([Pi]=1mM)相比,磷缺乏([Pi]=1mM)条件下,番茄叶片的MDA含量、O2-产生速率均出现上升,H2O2含量变化不大,
近日,南方部分城市出现严重雾霾天,而农民在入冬后焚烧秸秆被认为是重要原因。但很快有人反问,农民焚烧秸秆的习惯由来已久,为什么古代没有雾霾呢?且慢,谁说古代就没有雾霾了?  要说古代没有雾霾,这个“霾”字是怎么来的呢?事实上,史书上还有不少对雾霾的记载。比如《元史》:元六年(1340年)腊月,“雾锁大都,多日不见日光,都门隐于风霾间”,“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
残阳如血,最后一点余晖无力地散在朵朵云霞上,染红了整片天空。几只乌鸦喑哑的叫声划破天空,给原本平常的时刻增添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恐怖气息。  这时,从远处走来一个屠户。“今天的生意真好,所有的肉都卖完了,可赚了不少!看这天色也不早了,我要赶紧回去,让家里人也高兴高兴!”他一边在心里盘算,一边兴冲冲地走着,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将至。  不久,他路过一片树林。树林里十分幽暗,还带着些诡异的气氛。屠户感到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