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安徽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仿真研究与应用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olala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起,水稻褐飞虱在我国大规模发生,成为我国水稻生产的首要虫害。褐飞虱作为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其发生发展程度与成虫迁入时期与数量、气象条件、田间小气候、水稻营养条件、天敌数量以及当地褐飞虱防治方法等多种因素相关,描述模型具有动态性、连续性、非线性、多变量、多反馈等复杂系统的特点。目前,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研究多采用的静态数学建模方法和相关影响因子分析方法,不能很好的描述褐飞虱发生发展的动态性、连续性以及复杂性,预测准确度不高。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整体-局部的角度研究了安徽省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了安徽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影响因素因果关系图,构建了安徽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系统动力学流程图,结合离散多元组合运算方法建立了安徽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实现,并采用2005年安徽水稻褐飞虱大发生数据验证仿真模型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准确性。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深入研究、分析了安徽省植保体系业务流程,构建了全省病虫害基础数据库和知识库,基于.Net平台,设计和实现安徽省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平台。2、整理了《安徽省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平台》收集的20多年来的安徽省病虫害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数理方法对数据进行了数据清洗,缺失数据插补,归一化等数据的预处理。3、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安徽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过程,从整体-局部的角度建立了安徽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影响因素因果关系图。基于影响因素因果关系的分析,将安徽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划分为“迁飞子系统”、“防治子系统”、“田间小气候子系统”和“寄主子系统”四个子系统,并分别构建了这四个子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和流程图。4、结合离散多元组合运算方法,构建了安徽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仿真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并设定了仿真模型的基本输入参数。利用该模型,结合信息技术进行了安徽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的仿真研究。5、利用2005年安徽水稻褐飞虱大发生数据和资料,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同时,依托该仿真模型模拟仿真了不同策略下,2005年安徽水稻褐飞虱的发生发展结果。在农业部公益性农业科研专项(nyhyzx07-048)和安徽省植保总站的支持下,本文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安徽水稻褐飞虱监测预警中,对于预测安徽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程度,降低水稻生产损失,构建更加科学、客观的监测、预警以及防控体系,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网格计算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计算基础设施,它将分布的计算资源组织起来协同解决复杂的科学计算与工程应用问题。网格中的节点具有高度的自治性和地理上的分散性,网格中的资
随着现有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格作为一种信息社会的网络基础设施,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多个资源全面连通和统一分配、管理及协调起来。其优势在于不但数据处理能
70年代初期,在Jeliski-Moranda提出第一个软件可靠性模型后,有关软件可靠性的研究就一直是软件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软件可靠性和软件可靠性工程的
电信企业在发展,电信运营支撑系统也在发展,目前国内的运营商已经基本完成了以数据仓库技术为基础的经营分析系统的建设,实现了企业级的数据整合和集中。于是,市场向电信运营商提
自动问答系统能用准确简洁的答案回答用户使用自然语言提出的问题,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自动问答系统趋向使用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封闭式知识
近年来,Internet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信息过载、信息迷向等很多问题,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有必要对Web信息过滤技术进行研究。中文文本信息过滤是中文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计算机病毒攻击等入侵行为日益突出,对网络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深刻理解计算机病毒等入侵行为在互联网中的传播机理,要增强互联网抵御病毒入侵的能力,
在设计数字化社区一体化平台中,海量的数据被存储在数据仓库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数据,从这些数据中挖掘出潜在的规律,更好的完善数字化社区一体化平台的功能,我们设计了一个基
在过去的几年里,因特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但由于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原因,TCP/IP协议及HTTP、FTP等基于TCP/IP协议的各种应用层协议,在协议设计之初均未考虑安全传输问题,这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种信息急剧膨胀,为了有效利用这些信息,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技术应运而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聚类分析在数据挖掘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