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起,水稻褐飞虱在我国大规模发生,成为我国水稻生产的首要虫害。褐飞虱作为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其发生发展程度与成虫迁入时期与数量、气象条件、田间小气候、水稻营养条件、天敌数量以及当地褐飞虱防治方法等多种因素相关,描述模型具有动态性、连续性、非线性、多变量、多反馈等复杂系统的特点。目前,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研究多采用的静态数学建模方法和相关影响因子分析方法,不能很好的描述褐飞虱发生发展的动态性、连续性以及复杂性,预测准确度不高。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整体-局部的角度研究了安徽省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了安徽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影响因素因果关系图,构建了安徽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系统动力学流程图,结合离散多元组合运算方法建立了安徽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实现,并采用2005年安徽水稻褐飞虱大发生数据验证仿真模型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准确性。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深入研究、分析了安徽省植保体系业务流程,构建了全省病虫害基础数据库和知识库,基于.Net平台,设计和实现安徽省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平台。2、整理了《安徽省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平台》收集的20多年来的安徽省病虫害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数理方法对数据进行了数据清洗,缺失数据插补,归一化等数据的预处理。3、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安徽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过程,从整体-局部的角度建立了安徽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影响因素因果关系图。基于影响因素因果关系的分析,将安徽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划分为“迁飞子系统”、“防治子系统”、“田间小气候子系统”和“寄主子系统”四个子系统,并分别构建了这四个子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和流程图。4、结合离散多元组合运算方法,构建了安徽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仿真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并设定了仿真模型的基本输入参数。利用该模型,结合信息技术进行了安徽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的仿真研究。5、利用2005年安徽水稻褐飞虱大发生数据和资料,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同时,依托该仿真模型模拟仿真了不同策略下,2005年安徽水稻褐飞虱的发生发展结果。在农业部公益性农业科研专项(nyhyzx07-048)和安徽省植保总站的支持下,本文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安徽水稻褐飞虱监测预警中,对于预测安徽水稻褐飞虱发生发展程度,降低水稻生产损失,构建更加科学、客观的监测、预警以及防控体系,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