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生命期最优化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sslove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网络是由信息获取(传感)、信息传输与信息处理三大子领域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它通过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之间地协作,将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的各种环境信息交由嵌入式系统进行处理,最后通过随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以多跳中继方式将信息传送到终端用户,从而实现“无处不在的计算”理念。然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出现既是机遇,也给研究它的人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电池供电,并且更换电池和再次充电的不可行性,使其能量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延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期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不少学者都相继提出了自己的优化模型和算法。还有的学者突破传统网络分层的思想,使用跨层优化的方法来延长网络生命期。在本文中,作者首先分析了现有的基于网络分层协议的优化模型和方法,重点介绍了基于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一些研究成果。之后分析比较了能量受限的联合物理层、MAC层、网络层的跨层优化算法和基于可靠传输的跨层优化算法。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冗余性和网络连通性,对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生命期定义提出了质疑,并论证了其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新的网络生命期定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期等于网络中第一个因为能量耗尽而失效的关节点的生命期。这个定义的基础上,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分析,建立无线传感器网络生命期的跨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优化数学模型。由于该模型是一个动态优化问题,在数学上难于求解。为此,我们又提出了广义关节点集的概念,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必要的推导和证明。之后给出了基于循环的算法求解该数学模型。最后通过LINGO求解该数学模型,得到跨层优化的调度策略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期。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优化算法,本文提出的算法进一步延长了网络生命期。
其他文献
随着传感器技术,低能耗电子和射频技术的发展,低能耗、低成本的无线微传感器逐渐得到大规模应用,相应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应运而生。这种网络可被广泛
在生命科学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生物、医药领域成为许多国家研究开发的重点。而实验动物作为“人的替身”是生命科学、药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实验动物的生
随着数据采集的普遍深入,传统的固定式传感器网络已经不能满足某些应用需求,对移动对象的数据采集要求传感器设备与对象捆绑,以获得更精确地数据。容迟移动传感器网络应运而生。
我国煤矿自然条件复杂,安全隐患较多,现有的有线监控系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还难以对井下重要环境参数——瓦斯实施全面、灵活的监测,不可避免地留下大量的安全隐患。在有线监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