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生产活动的日益频繁及工农业活动的加快,突发性环境事故频频发生,由于突发性事故本身特点,使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危害,特别是突发性有机污染事故,其造成的危害性就更大,例如:2005年11月13日13时,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后排出的污水通过吉化公司东10号线进入松花江,超标污染物主要是硝基苯和苯。事故造成松花江流域的重大水污染事件,给流域沿岸的居民生活、工业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对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产生巨大危害。事故发生时,松花江已形成连续冰盖,处在冰封期,由于主要污染物硝基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根据其环境化学特征分析,部分污染物在污染团通过时和通过后会滞留在冰层和河床底泥中。而河流中的污染物迁移损耗的方式在冰封期与非冰封期有很大的不同,且污染更为严重,因此,加强河流冰封期的有机污染防治,是解决河流有机污染的关键。本文是以松花江这次污染事件为背景,以其排放的硝基苯为主要污染物,通过将实际情况的合理简化,建立起模拟模型,以此来研究冰体冻结能力。在高纬度地区河流冰封期,当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时,污染物会大量排放到河流中,由于污染物排放时河流正处在结冰时期,因此部分污染物会被冰结在冰体中,并在春季融化时释放到水中,这样可能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基于多相流理论,采用混合模型方法,建立冰体中硝基苯浓度的河道垂向二维标准k–ε紊流数值模型,通过模拟与计算得出冰体中硝基苯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温度、浓度对污染冰体中硝基苯残留量的影响,再将本次模拟的结果应用于松花江中,从而得出松花江各断面硝基苯的残留量,并判断冰体冻结能力对水质的影响及分析河流中硝基苯污染物的最终归趋。在此基础上,利用垂向二维模型预测春季融冰期融出的污染物对下游水质的影响。模拟及计算结果表明:在进口硝基苯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低,则冰厚越大,污染冰体中的硝基苯平均浓度也越大,因而硝基苯残留量也越大;在温度相同,河流中的硝基苯浓度越大,污染冰体中的硝基苯平均浓度越大,但冰厚反而越小,因此污染冰体中硝基苯残留量并不是简单的随河流中硝基苯浓度呈单调增及单调减关系,在一定的限值前,硝基苯残留量随河流中的污染物浓度增大而减小,超过一定的限值,则河流中的污染物残留量随河流中的污染物浓度增大而增大;基于松花江的观测数据,可得出冰体在春季融化后释放出来的硝基苯量很小,不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