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公益性、互益性、服务性的非政府、非企业的社会组织。 从组织目标来看,非营利组织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最大化;从组织提供的产品来看,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是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从组织运作体制来看,非营利组织是以互利为核心的自治体制;从组织特征来看,非营利组织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性、公益性等特征。 上述特征使得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原则与管理方法与政府组织及企业组织不尽相同。因而,有必要从理论上探讨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问题。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莱斯特·萨拉蒙(Lester·Salamon)教授曾指出,人们应当去除有关非营利组织的三种神话。第一种神话是关于非营利组织“德行完美的神话”。事实上,随着组织规模和组织复杂性的增加,非营利组织同样会出现官僚化、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墨守成规等现象;第二种神话是关于非营利组织“志愿主义的神话”。即认为非营利组织主要依赖于个人的捐赠与志愿参与,不需要政府的帮助。事实上,在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资助,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关系。另外,近年来非营利组织出现的专业化倾向也导致了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性不足,出现了志愿失灵的现象;第三种神话是关于非营利组织“新现象的神话”,即认为非营利组织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是新型组织。但事实上,这种活动在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深厚的历史基础。 由此可见,非营利组织管理问题研究对于非营利组织实现组织目标、完成组织使命、强化组织特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丰富管理学学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框架下,本论文从组织的视角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共分三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