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污水厂二级出水氮磷浓度高于水体富营养化阈值的现象广受关注,但传统污水深度处理方法存在高能耗、高碳排放和污染转嫁等弊端。因此,可持续型深度处理技术亟待研发。微藻光合效率高,能高效吸收、吸附污水中氮磷等污染物,且微藻可用于生物能源和高价值产品生产。将微藻用于污水深度处理极具现实意义和商业化前景。低成本的生物质采收、持续稳定的脱氮除磷效果是发展以微藻为基础的污水处理技术亟需突破的瓶颈问题。课题围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污水厂二级出水氮磷浓度高于水体富营养化阈值的现象广受关注,但传统污水深度处理方法存在高能耗、高碳排放和污染转嫁等弊端。因此,可持续型深度处理技术亟待研发。微藻光合效率高,能高效吸收、吸附污水中氮磷等污染物,且微藻可用于生物能源和高价值产品生产。将微藻用于污水深度处理极具现实意义和商业化前景。低成本的生物质采收、持续稳定的脱氮除磷效果是发展以微藻为基础的污水处理技术亟需突破的瓶颈问题。课题围绕这两个瓶颈问题的解决,通过分离纯化和冲淘实验从城市污水中获得具有快速沉降潜力的可沉藻,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验藻种生长特性、沉降效果和脱氮除磷能力进行对比筛选,得到综合性能突出的目标藻种进行脱氮除磷条件优化,并在优化条件下开展户外验证试验和技术经济分析,初步揭示可沉藻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可行性及其资源化潜力。分离纯化获得4株丝状藻种,并筛选出综合性能突出的1号和10号藻种作为目标藻种。1号和10号藻种在10 min时沉降率分别为96.18%和97.56%;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93.98%和89.00%;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96.51%和96.25%。两株藻种均呈藻团状,尺寸分别约为1~4 mm和2~18 mm,主要依靠重力快速沉降。1号藻种为念珠藻(Nostoc sp.),10号藻种属于伪鱼腥藻科(Pseudanabaenaceae)。目标藻种脱氮除磷条件的多因子优化结果显示,10号藻种比1号藻种更具有工业应用的潜力。10号藻种最佳处理条件为:藻液浓度为1.64 g/L,光照强度为13254 Lux,曝气强度为2.03 L/min,此时TN去除率为96.85%,水力停留时间可以缩短至9 h。系统中TN的去除主要是依靠生物的同化固氮,所占比例为89.22~94.99%,而TP的去除依靠生物的吸附及同化作用。优化条件下10号藻种的户外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其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潜力。9 h内二级出水中NH3-N、TN和TP浓度分别可以降至0.31 mg/L、9.96 mg/L和0.03 mg/L。10 min时沉降率为97.19%。10号藻种细胞内蛋白质、多糖和油脂含量分别为22.65%、30.27%和9.32%,其脂肪酸主要由C16和C18构成。可沉藻在污水处理阶段成本较低,在藻水分离阶段基本无成本,将其用于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和微藻资源化耦合工艺具有技术经济可行性。
其他文献
人们主要通过视觉来认知周围环境并作出判断,因此城市及建筑环境的视觉感知对人的感受及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大学校园避难空间作为城市防灾系统的重要一环,其适宜的视觉感知对支持避难行动有重要作用。从避难者心理感受、行为习惯与视觉感知角度考虑避难空间设计对避难行动的有效进行和避难后的心理平复十分重要,因此从避难过程视觉感知的角度对校园避难空间设计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解析,在自然及人为
传统民居,作为人类生存文明发展的标志性产物,从最早的具有庇护功能的穴居、巢居,逐步发展成为了功能、形态、类型各异的居住形式,在其演化过程中既包涵时间维度的文化传承,又具有空间维度的形态衍生。将文化地理学介于建筑学进行交叉研究,通过定量的数据分析,可以更为全面直观地展现传统民居在文化内涵下的形态分布、空间组合以及演化规律等。东北三省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域,在其独特的自然、历史、社会环境下形成的传统
随着体育建筑发展迈向大规模、多元化、创新化的趋势以及人们视觉多元化的审美需求,体育馆的屋盖呈现出复杂的建筑形态,这给体育馆自然采光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眩光是体育馆自然采光中的频发现象,会大幅降低视觉舒适度甚至危害使用者的视觉功能,从而对体育比赛结果造成不良影响,眩光问题在复杂形态的体育馆天窗设计中愈发严峻,作为光环境评价指标的关键要素,复杂形态屋盖的天窗防眩光设计显得更为棘手。本文立足于当下复杂
大脑网络组织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过程和表现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帕金森病的特征是萎缩从中脑逐渐扩散到皮层下结构,最终到达大脑皮层。而最近的研究表明,神经退化过程包括内源性蛋白质的错误折叠和通过轴突像朊病毒一样传播这些致病蛋白。然而直到最近,帕金森病的传播过程仍然还没有一个确定性的论断,因此本文旨在建立一个有效的模型去仿真突触核蛋白的传播模式。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模型基础上引入了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基因(Le
由于高功率和高能量的光孤子能够广泛应用在医学、材料加工、光通信、光传感、光谱学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因此我们需要在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Passive Mode-Locked Fiber Laser,PMLFL)中对孤子的形成机理与特性进行理论和仿真研究。本文通过使用脉冲追踪技术对光纤激光器进行建模,并采用分步傅立叶算法的改进形式进行理论模型的求解,进而着重对PMLFL中的传统孤子和耗散孤子共振脉冲进行
光纤Fabry-Perot(F-P)传感器以其易复用、耐高温、耐腐蚀、高灵敏度、响应速度快、低制造成本、小尺寸、高精度、同时测量等独有特性,而在航天航空、机械制造、生物传感、结构健康监测、石油化工、环境检测等领域应用普遍。本文从Vernier(游标)效应理论出发,针对目前存在的灵敏度放大瓶颈和大范围测量难题,创新匹配条件理论,并设计验证了应变和液体折射率光纤传感器。针对游标效应匹配条件的研究不足,
光纤传感器具有非常多的优势,具体表现为传感结构的多元化、动态测量范围大、高灵敏度、抗腐蚀、结构紧凑小巧等,常常被应用于结构健康监测中。光纤传感器小型化的优势可以深入到结构体内部实现结构健康监测,其中超声探测、应变、温度为结构健康检测的基本参数。布拉格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内置型光纤激光器型超声传感器可以利用光纤激光器的高响应度和高能量输出特性,实现对高频和脉冲信
大量新型显示技术的涌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与电子设备的交互方式,而显示屏体作为人机交互最重要的媒介,其性能与质量直接影响着用户体验,因此人们对屏体的显示效果也有了越来越高的需求。然而,显示屏体因其复杂制作工艺,在生产制造或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引入了一些影响其显示效果的缺陷,而这些缺陷会直接决定屏体的质量。因此,在屏体生产过程中以及出厂前,进行缺陷的检测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屏体的缺陷检测还完全离不开人
ARL8B为进化过程中保守的Arf-like类小G蛋白。在动物细胞中,ARL8B的细胞生物学功能已经得到了相对广泛的研究。ARL8B在动物细胞中可以通过调控HOPS复合体亚基VPS41来介导晚期内吞体与溶酶体的膜融合过程以及介导溶酶体向细胞外周的转运过程。虽然,但ARL8B在拟南芥中的同源蛋白ARLA1A是否具有保守的功能目前还不清楚。本课题通过生化、遗传和细胞生物学实验证实了ARLA1A也能与植
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第一届健康促进国际会议上发表了《渥太华宪章》,提出“人人享有健康”的战略思想,健康逐渐成为了人类发展的重大议题。随着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各类主题会议的召开以及《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的出台,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体育为健康运动”的风潮。1995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我国也开始了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相关探索;进入21世纪后,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