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基因型的休眠性差异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ivide2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子休眠性是影响大麦麦芽品质的一个重要参数。深度休眠的种子需经过长时间才能萌发,这将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贮藏成本;另一方面,不具有休眠性的种子可能导致穗发芽。脱落酸(ABA)是造成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之一。深入了解ABA作用于种子的休眠分子机理对于长期贮存种子、科学破除休眠以及农业生产均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野生和栽培大麦为材料,筛选获得休眠差异性显著的材料。通过同源比对,获得大麦中ABA受体PYRL家族蛋白序列,克隆编码其蛋白的基因并比较不同休眠基因型之间的序列差异,开展候选基因与种子发芽率的关联分析,
其他文献
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是提高其籽粒产量的最有效农艺方法之一。然而,增加种植密度会引起作物植株高度的增加和茎秆直径减小,从而增加了植株的倒伏风险,这对作物产量有着不利的影响。倒伏是制约玉米籽粒产量的重要因素,它不仅降低了玉米产量,而且降低了籽粒的质量。在半干旱地区,除倒伏因素外,水分供应不足也是导致玉米产量低下的另一个原因。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是一种有效的作物生长调控措施,它可以调节作物冠层结构、优化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