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试验以草莓(Fragara ananassa Duch.)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生育期、不同遮荫程度对草莓光合特性的影响;光合"午休"过程中的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光抑制现象;叶黄素循环、光呼吸、酶促保护系统对光抑制破坏的防御作用;遮荫对冠层小气候、草莓植株生长的影响;以及低温对草莓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草莓营养生长期叶片光合作用的饱和光强约为800μmol·m<-2>·S<-1>,光补偿点约为48.0 μmol·m<-2>·S<-1>;在饱和光强以上,CO<,2>的饱和点约为895 μmol/mol,补偿点为89.0 μmol/mol.晴天草莓叶片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呈双峰型益线.2.自然条件下草莓叶片光合作用有明显光抑制现象,表现为午间强光下表观量子效率(AQY)及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降低.营养生长期因光照强、温度高、光抑制程度较重,随生育期的进展及温光条件的改善而逐渐降低.对草莓进行不同程度的遮荫可提高AQY和Fv/Fm,降低光抑制,但因遮荫降低CE,使光合速率下降.3.自然条件下草莓叶片对强光引起的光抑制具有自身的保护机制,在午间强光下表现为:光呼吸速率(Pr)上升,抑制Pr后光抑制加重,促进Pr后有利于提高AQY和Fv/Fm,降低光抑制;强光下叶黄素循环系统开始起动,叶黄素循环库(A+Z+V)和叶黄素循环的关键组分Z的含量增加,这有利于排散过剩的光能;强光下丙二醛(MDA)含量升高的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也升高,及时清除草莓叶片内的活性氧,进而对草莓叶片的光合机构起到保护作用.4.营养生长期对草莓进行不同程度的遮荫可明显改善冠层内的小气候,可降低地温、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冠层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促进生长,适度遮荫可提高生物学产量,过度遮荫则降低生物学产量.5.不同低温处理对草莓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有不同的影响:2℃低温处理15h后,Pn、CE、气孔导度(Gs)下降,Ci升高,AQY和Fo、Fv/Fm没有显著变化;8℃低温处理18h对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影响不大;室外自然低温处理2d和5d,Pn、Gs、饱合CO<,2>光合速率、AQY及Fv/Fm显著下降,Ci及Fo显著升高;经低温处理后在20℃室内,Fv/Fm、Fo、和AQY比CE和Pn恢复快;低温处理降低了Pn和Pr,但Pr下降的速率小于Pn下降的速率.